目录
1.什么是自我提高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亦可称之为自我提高动机,是指个体那种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对学生来说.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业上可能达到的造诣。由于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乃是把成就看作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显然又是一种外部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的作用
自我提高内驱力对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它既是取得相应资格与自尊感的先决条件,又是取得相应成绩的重要手段。
这正如著名教育家罗杰斯所说:“自我实现是人类生来就具有的倾向,这种倾向将在后天的发展中以实现的方式表现出来。”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自我提高的动机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学习动机的决定性部分,因为这种为自尊而奋斗的巨大的竞争内驱力会实现自我的价值。培养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主要应通过培养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来实现。
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培养
教师对学习成绩有了提高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赞许,教师对学生寄予的较高期望开展适当的学习竞赛,表扬或奖励学习优秀的学生,为后进学生提供可以学习的榜样等,都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这类措施可以看作是正面的激励措施。
在教学中适当地采用合理的惩罚等.也可起到激发自我提高内驱力的作用。例如,严格的学业考核、科学的等级评比、对不努力学生的批评或惩罚等都可以起到激发学生自我提高内驱力的作用。不过采用这些负面的激励措施一定要适当。过高地要求和过度的压力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焦虑,导致学习效果下降。过于严格地要求和严厉地惩罚也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失去自信,从而损伤学生的自尊心,降低学生的理想和志向。在学业上连续遭受失败的打击,也会使学生的志向水平降低,导致学生的退缩和回避。因此,这种负面的激励措施一定要适当地运用,而且要因人而异。对于心理承受力强,而且有一定潜力,具有较强惰性的学生,要适当加大压力,提高惩罚的力度;而对于心理承受力较弱,能力较低的学生,则要较多地采用正面激励措施,适当给予负面压力。
过分强调自我提高的内驱力的作用,会助长学生的功利主义倾向。使学生把学习看成是追求功名和利益的手段,而降低对学习任务本身的兴趣。因此,培养和激发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一定要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结合起来,使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都发挥应有的促进学习的作用。
相关条目
认知内驱力学习动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