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物

针织物(Knitgoods/Knitted Fabric)

目录

  • 1 什么是针织物[1]
  • 2 针织物的分类[2]
  • 3 针织物的特性[3]
  • 4 针织物的线圈结构[4]
  • 5 针织物的物理机械指标[4]
  • 6 相关条目
  • 7 参考文献

什么是针织物[1]

针织物是指用织针将纱线构成线圈,再把线圈相互串套而成的织物。针织物质地松软,除了具有良好的抗皱性和透气性之外,还具有较大的延伸性和弹性,适宜于做内衣、紧身衣和运动服等。针织物在改变结构和提高尺寸稳定性后,同样可以做外衣。

针织物的分类[2]

除了像机织物按原料、设备及工艺、用途三方面进行分类以外,针织物由于所用针织机不同可分为纬编针织物与经编针织物两大类。

1.纬编针织物

由纬编针织机编织而成。它可以是平幅的如横机织物,也可以是圆筒形的如圆机针织物。纬编针织物的特点是:横向延伸性较大,有一定弹性,且脱散性大,目前用于内衣、裤类、毛衣较多。

2.经编针织物

由经编针织机编织而成,有普通经编织物与衬纬经编织物之分。经编织物的特点是:延伸性小、弹性好,脱散性小,宜作外衣、蚊帐、渔网、花头巾及毛巾等。

针织物的特性[3]

针织物与机织物的组织结构不同,因而性质差异也较大。

(1)伸缩性

伸缩性大是针织物最明显的特性。经编针织物与纬编针织物相比,纬编的伸缩性更大。针织物受外力作用产生伸长时,首先是线圈形态产生变化,接着纱线之间产生滑移,直至纱线断裂。可见针织物的伸长率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其大小取决于针织物的线圈形状,纱的细度和纱本身的伸长率。此外线圈长度也有一定影响。

(2)贴身性

针织物比较柔软,可制成贴身性较好的服装。纬编针织物的这个性质更显著。

(3)多孔性

因为针织物中纱线的状态是自由的,纤维之间的空隙率比同一原料的机织物大,因此,当通风不大时保温性是好的。不过,在一般场合时,针织物的多孔性会使其保暖性下降。作为冬令服装,最外层最好使用具有防风性的机织物。

(4)成形的可能性

成形性是机织物所没有的特征。因为针织物是由线圈连接起来的,这就使编织成形服装有了可能性。根据体形的尺寸,改变线圈的连接方法,通过放针、收针或接续,就可编织出成形针织品,如成形长袜、成形毛线衫、裤等。

针织物虽然有上述机织物所没有的特性,但也有不足之处,主要反映在下面几方面。

(1)保形性和尺寸稳定性较差

针织物的伸缩性较大,在外力作用下容易产生伸长变形,故保形性较差。另外针织物中纱线的移动比较自由,反复使用后易产生起拱现象,尺寸稳定性较差。这也是洗涤后收缩率较大的原因。采用衬经衬纬针织物,设计更合理的组织结构,或对织物进行树脂整理等都可使针织物的尺寸稳定性得到改善

(2)挺括性

较差挺括性差对于某些没有特殊要求制品不能算缺点,但作为针织外衣,这是一个缺陷。因此要求具有机织物服装那样挺括的衣料,选用针织物是不合适的。

(3)机械强度较低

一般针织物的机械强度比机织物低(当原料相同时),对机械强度要求较高的织品,选用针织物也是不合适的。

(4)易起毛、起球与勾丝

实际穿着表明,一般针织物比机织物容易起毛、起球和勾丝。特别是结构稀松的针织物更显著,短纤纱针织物也很明显。因为针织用纱的捻度较少,纱中纤维容易移动。另外由于组织结构方面的原因,针织物表面因摩擦运动比机织物更容易起毛。过去虽然有过不少对策,但从根本上解决仍有一定困难。

(5)具有脱散性与卷边性

纬编针织物的脱散性比较明显,尤其是纬平组织。即便是组织中的某处线圈脱落,也会产生纵向脱散。在裁剪、缝制针织物时必须注意。纬平组织的卷边性也很明显,这给裁剪和缝制带来不方便。但卷边性是由组织结构决定的,试图用树脂整理,或用其他物理方法来防止卷边性是无济于事的。

针织物的线圈结构[4]

针织是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再将彼此串套起来形成织物的过程。根据编织工艺不同,可分为纬编针织物和经编针织物,其中纬编针织物是纱线由纬向喂人织针,由纬编针织机编织形成针织物的一种方法,根据纬编针织物组织的不同,可分为基本组织、花色组织和复合组织等;经编针织织物是纱线由经向喂人织针,由经编针织机编织所形成的针织物,根据经编织物组织的不同,可分为基本单梳组织、满穿双梳及多梳组织、带空穿双梳及多梳经编组织及双针床经编组织等。尽管串套方式不同,但无论是纬编针织物还是经编针织物,都是由线圈构成。线圈是组成针织物的最基本结构单元,它是一个三度弯曲的空间曲线,其几何形态如图1-1所示。

图1-1 纬编和经编线圈

线圈由圈柱、针编弧和沉降弧或延展线构成。线圈在横向的组合称为横列,线圈在纵向的组合称为纵行。当线圈圈柱覆盖于圈弧(或延展线)之上时,称为正面线圈,当线圈圈弧(或延展线)覆盖于图柱之上时,称为反面线圈。当正面线圈分布在针织物的两面时,称为双面针织物;当正面线圈集中于针织物的一面时,称为单面针织物。双面针织物由具有两个针床的针织机编织而成,单面针织物则是由具有单个针床的针织机编织而成。

针织物的物理机械指标[4]

1.脱散性

脱散性是指纱线从织物中分离的能力,是与线圈相互串套编织相反的过程。脱散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沿纵行脱散,另一种是沿横列脱散,。纵行脱散是指织物中某线圈的纱线断裂之后,线圈沿纵行脱散的现象,这种脱散可在织物的任何地方发生,使织物受到破坏,使织物的使用寿命缩短。横列脱散是指纱线并未断裂,而在织物的横列边缘,纱线从织物中脱离的现象,此时纱线从织物整个横列中脱散出来。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纬编针织物上,经编针织物不容易产生横列脱散现象。因为经编针织物的一个横列是由多根经纱形成的,只有将每根经纱分别脱散,才能将整个横列脱散,实际织物不容易发生这种现象,只是某些单梳栉经编针织物会发生纵向脱散,使织物整个沿纵向分成两片。横向脱散有时可用来节约原料,特别是在羊毛衫的生产上,将脱散出来的纱线再编织成新的羊毛衫,甚至可多次利用。

需要注意的是,针织物的横向脱散陆具有方向性,由于针织物是由下向上编织的丫芒何一块针织物均具有上下两个边横列,即最先开始编织的横列和最后完成的横列。如果一块织物从最先完成的横列开始脱散,称为顺编织方向脱散;反之,如果从最后完成的横列开始脱散,则称为逆编织方向脱散。一般针织物均可逆编织方向脱散,但大部们十织物不可以顺编织方向脱散,只有少数组织可以。

针织物的脱散性与它的组织结构、纱线的摩擦因数、未充满系数和纱线的抗弯刚度等因素有关。一般密度越小、纱线越光滑的针织物,越容易发牛脱散现象。

2.延伸性与弹性

延伸性是指织物在受到拉仲外力时的伸长程度。良好的拉仲性能足针织物舒适性的表现之一,针织物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足由于其线圈结构造成的,当受到拉伸时,线圈的圈柱和圈弧之间可以相互进行纱线转移,使织物广:生变形:通常针织物受到拉伸时,织物沿拉伸方向的尺寸会增加,而沿垂直于拉伸方向的尺寸会缩短,因此拉伸分为横向拉伸、纵向拉伸及双向拉伸。

常见针织物的横向变形大于纵向变形,纵向受力能力大于横向受力能力。因此在使用针织物时,要注意横向与服装的宽度方向一致,纵向为服装的长度方向,否则会使服装纵向易变形,而横向穿着不舒适,有拘谨感。

弹性是指织物受力去除后,织物恢复原状的能力。针织物由于线圈的圈柱与圈弧的转移特性,具有良好的弹性,但弹性大小由于组织的不同及毛织物密度等的差异而有较大的不同。

3.卷边性

卷边是指织物边缘发生卷起的现象。发生卷边的原因是针织物是线圈弯曲相匀:串套形成织物,弯曲的纱线由于内应力的存在而力图伸直,如果该种织物组织中内应力分布不均衡具有方向性,就会使织物边缘按内应力的方向发生卷边现象。通常单面针织物的内应力不均衡明显,卷边现象也较严重,而双面针织物由于两面线圈内应力相互均衡,卷边现象通常没有或较小。当纱线的弹性较大、织物密度较大、纱线较粗时,织物的卷边现象较严重。

4.起毛起球与钩丝

织物在穿着、洗涤过程中,不断受摩擦而使纤维端露出在表面,称为起毛。若这些纤维端不能及时脱落而相互纠缠在一起形成球状小粒,称为起球。织物中的纤维或纱线被外界物体钩出在表面形成丝环,称为钩丝。由于针织物是线圈串套结构,比机织物稀疏,所以针织物的起毛起球与钩丝性比梭织物严重。起毛起球与钩丝现象影响针织服装的外观及价值,目前许多企业对克服此现象都提出了要求。防止及减轻起毛起球现象可采取以下措施。

(1)减小线圈长度,提高密度。

(2)降低纤维强度。

(3)降低纤维线密度。

(4)进行混纺。

(5)进行树脂整理,

(6)采用简单的基本织物组织。

5.线圈长度

线圈长度是指组成一个线圈的纱线长度,一般以毫米(mm)为单位。

6.密度

包括横密和纵密,横密是沿线圈横列方向,以50mm内的线圈纵行数来表示。纵密是沿线圈纵行方向,以50mm内的线圈横列数来表示。

7.未充满系数

未充满系数表示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纱线细度对织物稀密程度的影响,为线圈长度与纱线直径的比值。

8.单位面积

干燥重量在公定回潮率下,lm2干燥针织物的重量,用g / m2来表示。

9.厚度

针织物的厚度取决于它的组织结构、线圈长度和纱线直径等因素,一般用纱线直径的倍数来表示。

10.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

在连续增加的载荷作用下,至断裂时针织物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称断裂强力;断裂时的伸长与原来长度之比称断裂伸长率。

11.缩率

是指针织物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长度和宽度的变化。

相关条目

  • 机织物
  • 非织造织物

参考文献

  1. ↑ 濮微编著.第二章 纺织面料的构成 服装面辅材料的选择与应用.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2. ↑ 章友鹤主编.第三部分 织造棉纺织生产 基础知识与技术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03.
  3. ↑ 西鹏,顾晓华,黄家安编著.第三章 汽车用纺织品的加工 汽车用纺织品.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
  4. ↑ 4.0 4.1 姚晓林编著.第一章 概述 横机羊毛衫生产工艺与CAD.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4.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空调匹数
下一篇: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