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post voluntary attention)亦称随意后注意

什么是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或节省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学生熟练地阅读课文,既有预定的目的,又不需要或节省意志努力,这种活动中的注意就是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同时具备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征,它有预定的目的,类似于有意注意;不需要或节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类似于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的内涵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从特征上讲,它同时具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比方说,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这方面它类似于有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这方面它又类似于无意注意。从发生的机制上讲,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有意后注意的发展要靠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或训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培养有意后注意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当我们完成各种较复杂的智力活动或动作技能的时候,我们要设法增进对这种活动的了解,让自己逐渐喜爱它,并且自然而然地沉浸在这种活动中,这样,才能在有意后注意的状态下,使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效。有意后注意既服从于当前的活动目的与任务,又能节省意志的努力,因而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特别有利。

有意后注意的形成条件

有意后注意的形成有两个条件:

一是对活动浓厚的兴趣。一个对数学不感兴趣的人,学习数学时,需要付出艰苦的意志努力,这时的注意是有意注意。而数学家陈景润对数学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走路时还在思考数学问题,以至于撞到了树上。他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保持自己的注意,这时的注意状态是有意后注意。

二是活动的自动化。刚开始骑自行车的人,操作不熟练,需要高度集中注意。经过练习熟练地骑车时,很少付出意志努力,骑车已成为自动化的活动,这时的注意状态也是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不随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

三种注意虽然产生的条件和性质都不相同,发展的过程也有明显差异,但是在人的活动中它们往往是不能截然分开的、相互联系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只凭无意注意去学习或活动,虽然轻松,但会使学习或活动杂乱无章,难于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一遇干扰,活动就不能顺利进行。而如果学生只凭有意注意去学习或活动,时间长了会感到精神紧张,因而导致活动效率降低,也会影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所以,有意注意要与无意注意协调配合。有意后注意也不能脱离与无意注意或有意注意的联系。在活动中,没有无意注意的支持,有意后注意就会失去活泼性,而缺乏有意注意的支持,则有意后注意就会失去严肃性。

三种注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虽然三种注意是相对独立存在的形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在实践活动中,它们经常打破各自的稳定性,朝着某一顺序的发展趋势转化。

三种注意的转化有的是自然而然地进行的,有的则需要一定的诱发因素的帮助。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1.01.1 郑红主编.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2.02.1 张朝,李天思,孙宏伟主编.心理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倒逼机制
下一篇:杨致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