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经济(Night Economy)
目录
- 1夜经济概述
- 2走出夜经济的误区
- 3夜经济的挖掘
- 4参考文献
夜经济概述
所谓夜经济,是以市民和游客为消费主体,以购物、休闲、文化、健身为主要形式,时间段大约是从晚上七点之后到次日六点之前的各种消费。由于夜间消费通常需要灯光,又被称为“灯光经济”。夜经济的繁荣是城市繁华的表现,也充分反映城市的时尚度,已经成为城市活力系数的风向标。夜经济越发达,其城市的经济发展越充满活力。
走出夜经济的误区
面对社会各方面对“夜经济”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质疑,我们需要用经济和文化的双重视角来看待这种现象,走出片面认识所形成的误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夜经济”在我国许多城市迅速发展起来,“夜经济”所带来的旅游、购物、娱乐、休闲、体验等消费形式正在成为经济转型时期新的消费热点和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丰富和完善城市旅游活动的重要举措。然而,面对社会各方面对“夜经济”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质疑,我们需要用经济和文化的双重视角来看待这种现象,走出片面认识所形成的误区。
首先,“夜经济”不是简单化的“灯光经济”。一直以来,人们常常将“夜经济”等同于“灯光经济”,认为发展“夜经济”,就是搞一个个的亮化工程,用灯光把城市的主要街区和建筑扮靓,以形成具有吸引力的夜景。因此,在节能减排压力很大的背景下,“夜经济”常常被视为能源的浪费,甚至被指责为“政绩工程”。诚然,必要的亮化是发展“夜经济”不可或缺的基础,但绚烂的灯光只是“夜经济”的外表,绝不是“夜经济”的内涵。“夜经济”是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都市生活方式转变而产生的一种经济与文化相交融的现象,它直观地表现着一个城市的消费水平,映射着城市的文化与活力,以其时尚、轻松的特色成为当今都市最时髦的生活方式之一,并由此推动着区域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因此,“夜经济”具有丰富多彩的内涵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打造“夜经济”,如果不注重其经济与文化内涵的培养,而是将其简单地理解为城市的“亮化工程”,那才真正是一场奢华的浪费。
其次,“夜经济”不是延长了的“白天经济”。人们常常认为“夜经济”就是白天经济的延续,是被灯光照亮的白天经济,因而发展“夜经济”的核心就是延长营业时间,亮化营业场所。其实,“夜经济”并不是白天经济的简单延续,而是有其自身的独特内涵与规律。如上海外滩夜间所表现出的大都市十里洋场的浓郁氛围、广州珠江夜游所展现出的美丽风情、成都锦里夜市所呈现出的巴蜀文化,都是这些场所在白天所不具有的。一般来讲,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夜经济”是其舒缓白天工作与生活压力的休闲性消费方式;对于外来旅游者而言,“夜经济”是其了解目的地城市,丰富旅游活动内涵的体验性消费方式。因此,“夜经济”比白天经济更具有休闲性、体验性和文化性,是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经济现象与文化现象的多重叠加。发展“夜经济”,核心在于顺应消费需求,挖掘和培育具有上述特性的商业活动和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夜经济”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带动作用。
第三,“夜经济”不是新出现的“两高经济”。在节能减排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人们有时还将“夜经济”视为高能耗、高污染的“两高经济”,认为“夜经济”不仅消耗大量电能,还会带来光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其实,“夜经济”与节能环保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之所以出现以上质疑,关键是我们在发展“夜经济”时还存在脱离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的盲动现象,在对“夜经济”的规划、发展、管理等方面还不够科学和规范。因此,“夜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热点,迫切需要我们加强研究与管理。
夜经济的挖掘
如何进一步挖掘夜经济这个富矿,应从四个方面下功夫大力发展夜经济。
一、注重研究夜间消费新特点
眼下有两个明显变化值得关注,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现象催生了许多新型工作,愈来愈多的人需要在夜间工作或是延长工作时间;另一方面,更多有着现代意识的消费者成为城市主流,他们的生活习惯开始影响并改变着传统消费观念。一般来说,晚上人流量、销售额是白天的1倍以上。在上海、杭州、深圳、长沙、东莞等夜经济已经相对成熟的城市,人们晚上的消费占据了商家业绩的很大比重。广州服务业产值有55%来源于夜间经济,成都的餐饮、购物和娱乐市场已经成为晚间消费的三大支点。在夏季人们已习惯夜间出来消费,每天18时至22时时段的销售额所占比例大幅攀升,有的商场甚至接近全天销售份额的50%。可见,夜经济市场消费潜力无穷。
按重庆主城常住人口600万计,每天有10%的人参与夜间消费,每人每次消费40元估算,每晚就有一个2400万元的大市场,一年算下来 90多亿元。尽管只是估算,也略见夜经济这个富矿的一角,证实了夜间消费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甚至可与白昼比肩,且在城市居民消费比例中呈现提升趋势。夜经济对商家而言,可说是“饕餮大餐”。针对消费新特点,商家或经营者必须紧紧抓住消费者心理,把目光对准夜经济,重点开发这一时段的消费潜力,提升品质,做大“蛋糕”。
二、突出夜经济发展特色
发展夜经济,重庆有三个明显优势:一是山水城市,夜景独特,让人感觉到山城夜晚灿烂,足够产生在不夜城进行夜消费的冲动。二是重庆人喜欢热闹,人们有夜生活的爱好,蜂拥而至的人群,推动“发酵”夜经济,给商场、餐饮、娱乐、健身等行业更多商机。何况,一些服务行业如餐饮、住宿、健身、娱乐等消费大多产生在夜间。三是餐饮、娱乐等行业发达,有一定特色。
但是,目前制约夜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仍然集中在业态还不够丰富,缺乏优势特色等问题上。为此,首先要突出重点区域。在几大商圈和几条滨江路以及两江、南山等地,要有夜间经营活动的各类不同档次的店铺。重点发展星罗密布的社区夜经济,在高档楼盘(小区)内或周边设立餐厅、娱乐、健身等设施。其次,要突出重点行业。首要的是餐饮,重庆有著名的火锅和名小吃,重庆人也有吃宵夜的习惯,青年人喜欢喝夜啤酒,可重点推出火锅、烧烤和渝派菜,并容入各大菜系,推出一些特色菜品以适应不同顾客的需求,彰显火锅之都魅力,建设名副其实的的美食之都。第三是购物,重点放在商圈和社区超市。还有休闲娱乐,如住宿、健身、足浴等行业。第四,要突出经营特色。着重体现在时间、服务上。一些具备条件的零售企业的店铺特别是处于优越地理位置的几大商圈在节假日和周五、六、日可适当延长营业时间(1小时左右),社区超市也可延长营业时间。晚上十点后,人们更多的需求集中在餐饮、娱乐类消费,一些餐饮、娱乐等行业可以选择 24小时营业模式,麦当劳目前在全国范围内24小时营业的门店已经接近600家,已经占其全国门店数量的70%左右。商家要探索创新,突出自己特色,采取不同营销方式、营销策略组合吸引顾客。
三、提升夜经济发展的档次和水平
目前,夜经济档次低,平淡无奇。当城市建设和消费水平都得到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大都市对夜经济的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要注重打造夜经济的品牌,按照完善、提升、创新、发展的原则,完善功能结构和配套设施,提升发展的档次和经营管理水平,实现项目创新、工艺创新、经营模式创新,营造时尚、休闲、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保证夜经济持续稳定高效发展。一是拓宽服务领域。拓展夜间消费,丰富“夜”的内涵,大力发展餐饮、购物、娱乐、夜游观赏、健身等领域。二是提高服务质量。各行业、商家要注入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改善服务,提供更多特色和人性化服务,核心是提高服务质量。餐饮行业必须推陈出新,重视菜品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三是用品牌来主导。无论什么行业,都要培植大企业或品牌企业,形成网络式服务,增强连锁品牌的影响力。四是突出文化品位。大力发展商业文化,注重文化、风貌展示。突出美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突出“传统”二字,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饮食文化,发挥重庆美食的影响力。
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目前夜经济存在发展无序、配套设施和服务不完善的问题。为此建议:一是正确引导。夜经济考验城市运营能力,政府应加强规划,重在指导,制定促进市区夜间消费的意见,相关部门在交通、治安、卫生、环保、劳动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成为力挺“夜消费”的巨大推手。注重科学引导,比如鼓励发展政策措施,对餐饮、娱乐、休闲场所进行统一规划,对经营环境包括装饰提出明确规范,对服务流程、规范提出要求,开展质量、品牌、诚实经营之类的评比。二是加强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商街(圈)环境,加强市政配套、环境保持、街区建设等硬件环境以及与之配套的休闲、交通等设施建设,抓好商圈、特色街建设,重点将已有商圈和知名滨江路、美食街等地升级改造,更好地提高商街(圈)的知名度。同时,做好安全保卫的协调工作,使之有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三是规范管理。企业的形象就是代表地方的形象,行业主管部门必须规范管理,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做到监督有力;行业协会和企业要加强自律,特别是诚信和服务质量,比如歌厅、沐浴行业规范运作,所有经营服务项目诚实无欺、价格合理等,解决好员工待遇。四是优化秩序。所有经营活动不能扰民而影响他人或减少周边干扰,杜绝高声喧哗、酗酒滋事等不文明行为,比如餐饮归店,不能再搞低水平、不健康卫生、扰民、影响环境的路边店。
参考文献
- ↑ 杨军.走出“夜经济”的误区
- ↑ 简真瑜.挖掘夜经济富矿的思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