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
目录
- 1什么是心身疾病
- 2心身疾病的分类
- 3心身疾病的特征
- 4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5心身疾病的预防
- 6参考文献
什么是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是指以心理因素为重要原因的躯体疾病, 有些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大敌。运用心理咨询的方法, 将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改善心身疾病中的心理社会因素, 促进健康长寿。
心身疾病的分类
Alexander最早提出7种经典的心身疾病(也即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局限性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及支气管哮喘,并认为特异性心理冲突和人格类型在这类疾病的发病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现代心身医学所指的广义心身疾病范围在扩大,尚包括某些其发生、发展、转归及治疗明显受心理因素影响的躯体疾病,心身疾病分布于全身各系统,种类较多。一般临床各科常见的心身疾病主要如下:
1.内科:①心血管系统:阵发性心动过速、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冠心病、心脏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等;②消化系统: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直肠刺激综合征、贲门痉挛、幽门痉挛等;③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心因性呼吸困难、神经性咳嗽等;④神经系统:神经衰弱、慢性疲劳综合征、偏头痛、血管紧张性头痛、睡眠障碍、某些脑血管病、痉挛发作、雷诺氏病等;⑤ 内分泌、代谢系统:糖尿病、甲亢、尿崩症、肥胖症、神经性厌食症、心因性多饮症等。
2.外科:痉挛性斜颈、慢性腰背痛、尿频、阳痿、排尿障碍、关节炎等。
3.妇产科:经前期综合征、月经紊乱、阴道痉挛、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4.皮肤科: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斑秃、荨麻疹、牛皮癣、多汗症、湿疹、白癜风等。
5.五官科:弱视、眼肌痉挛、原发性青光眼、口腔溃疡、口吃、咽部异物感、梅尼埃病、舌痛、口臭等。
6.其他科:如恶性肿瘤、进食障碍、类风湿关节炎等等。
心身疾病的特征
(1)心身疾病必须具有与躯体症状相关的体征。
(2)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是社会一心理因素或主要是社会一心理因素。
(3)心身疾病通常涉及到的是植物神经系统所支配的系统或器官。
(4)同样强度、同样性质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对一般人只引起正常范围内的生理反应,而对心身疾病易患者则可引起病理生理反应。
(5)遗传和个性特征对心身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6)有些病人可以提供较准确的社会一心理因素致病过程,大部分病人不了解社会一心理因素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但能感到某种心理因素能加重自己的病情。
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1.心身疾病的诊断
首先要采集详细病史,进行全面的躯体、神经系统、精神状态、物理、生化检查。还要考虑有关实验室检验和心理检测。最后确定诊断,下述几条可作为参考依据 (1)确定心理一社会因素存在;(2)心理一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3)病情改变常受心理一社会因素影响;(4)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性格和易感性有某些关系:(5)排除神经症,特别是癔症、疑病症、焦虑症等。
2.心身疾病的治疗
(1)药物治疗。目前临床上比较广泛用的针对抗焦虑、抑郁的药物有:利眠宁、安定、舒乐安定及硝基安定等。对具有疼痛或抑郁症状的患者可服用小量丙眯嗪、阿米替林登。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的患者,可服用谷维素以调节问脑功能。
(2)心理治疗。现将主要的心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①精神支持疗法,亦称简易精神疗法。属于语言心理治疗范畴,简单易行,一般临床医生皆可掌握。该疗法以接受、支持和保证为基本原则。接受就是倾听病人的陈述,尽力理解病人的心情和陈述的内容。支持,即是使病人能从外界获得有益的支持,使心情得以安慰。保证则是根据病人述说的心身症状的原因,讲解所产生的病理情况,保证如能进行合理治疗,症状就会好转。②生物反馈疗法。借助于仪器让病人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或矫正脏器的反应。具体方法为应用生物反馈装置,以躯体生理信息如皮温、肌电、心电、脑电等的转变或易于理解的信号或记数,提示病人有意识地去控制某种病理过程,通过不断的反馈,使机能恢复。③ 自我训练。包括自我矫正和自我中和,前者是以自我功能去平衡失调的方法,后者是解除受压抑的心身症状。治疗时采取自我释放、自我疏泄和自我言语表达的方法。④ 认知疗法。即患者的情绪障碍与其习成的“悲观”逻辑思维模式有关,凡事向坏处看,负性情绪明显,患者自己多信以为真而自寻烦恼,应指导病人用合理想法来取代“负性自动想法”便是关健。此法适于较高文化素质伴焦虑、抑郁性神经症者,不能用于抑郁症患者。⑤森田疗法。原则是顺其自然,即对自己的症状及情绪变化要完全接受并服从,以正常生活为目标去行动,要忍受症状,反而不战而“胜”,此法对神经衰弱、社会恐怖如赤面恐怖、疑病症、抑郁症为好。心理治疗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暗示与催眠疗法、森田疗法、音乐疗法等。对心身疾病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时,要根据疾病、病因、病情以及病人的心理和躯体状态,采用适宜的治疗方法。
心身疾病的预防
心身疾病在心理上是可以预防的。心身疾病的预防包括社会预防和个人预防两个方面。
(一)社会预防
进行心身疾病的社会预防可通过以下途径:
1.加强宣传。社会各界力量要联合起来,积极倡导心理卫生,做好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卫生工作。
2.做好职业群体心理卫生工作。职业是人生的一大组成部分,来自各种职业的工作环境、劳动条件、劳动强度等形成应激源,不断地作用于人体,会引发各种心身疾病。因此,加强职业心理卫生工作十分必要。
3.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全社会都应积极支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机构的设立、心理医生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社会氛围。
(二)个人预防
1.培养良好的个性。一个人个性的形成取决于先天和后天两方面的因素。先天因素是个性形成的物质基础和载体,主要指遗传因素和生理素质;后天因素是个性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包括个人实践、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生产关系、政治条件,等等。一个人的个性在3—5岁时就开始形成,在青春期中后期逐渐成熟。一个人早年的经历对其个性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几乎可以决定其一生。因此,为培养良好的个性,有效预防心身疾病的形成,必须注意后天因素的完善。
2.增强应对能力。所谓应对,是指一个人对困境所做出的尽可能适当的反应及其反应方式。应对能力可以通过有意识的锻炼而加强。如通过学习,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学会正确认识挫折、困境和社会不合理现象,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提高社会忍耐力,掌握应对心理刺激的技巧,如自我安慰、自我摆脱、注意力转移、找人倾诉等等。只有不断地认识和实践,才能知道如何应对世间万事,增强应对能力。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生活环境能够给人以安全感、温暖感、信任感和轻松感,使人少生烦恼、忧愁,从容面对挫折,预防心身疾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