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怡和集团官方网站网址:http://www.jardines.com/
香港怡和集团简介
怡和集团成立于1832年,是以亚洲为中心的跨国集团,在全球雇有15万名员工,业务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团的业务包括:金融服务、超级市场、消费市场拓展、工程与建筑、汽车贸易、房地产及酒店业等。集团在1998年的营业额为112亿美元。怡和集团母公司——怡和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百慕大,其股票在伦敦、百慕大和新加坡上市,大部分股权在新加坡交易。公司曾赞助美国的托管接收计划。怡和集团在香港设有怡和公司,是香港拥有雇员最多的企业。
香港怡和集团发展历史
怡和洋行是最著名的一家老牌英资洋行,远东最大的英资财团,清朝时即从事与中国的贸易。
怡和洋行在1832年7月1日在中国广州成立,由两名苏格兰裔英国人威廉·渣甸(William Jardine,1784~1843)及詹姆士·马地臣(James Matheson一译孖地臣,1796~1878)创办。怡和洋行对香港早年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亦是首家在上海开设的欧洲公司,和首家在日本成立的外国公司。
怡和集团业务
时至今日,怡和集团在香港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旗下企业包括:香港置地、牛奶公司、文华东方酒店、怡和策略、怡和汽车;投资的业务包括有:建筑(金门建筑)、地产(置地)、航运(香港空运货站、怡中机场服务、)、零售(惠康超级市场、7-11香港澳门南中国代理权、Pizza Hut、美心饮食集团)、投资银行、酒店(文华东方)、保险等等,员工总数超过十万。除香港外,怡和在东南亚地区及英国亦有投资。尽管公司大部份业务仍然设在香港,但公司的运作总部已不在香港。
怡和集团的主要业务在怡和控股名下。怡和控股同时持有同系怡和策略的大部分权益。而怡和策略则交叉持有怡和控股的大部份股权。这种交叉互控方法,让集团管理层能以很少的股权即稳定控制董事局,防止被第三者收购。
怡和与香港
怡和的英国人老板习惯上被称为大班。二十世纪以后的怡和大班多数来自西泽克家族(Keswicks),是创办人之一威廉·渣甸表亲的后人。现时的怡和大班为韦德乐(PErcy Weatherall)则是西泽克家族的表亲。前任大班为亨利·西泽克及西门·西泽克兄弟。
怡和早年即与香港的关系密切。公司在1841年购下今日香港铜锣湾附近的大幅土地作货仓。今天当地附近不少的地方和街道,都是以怡和或「渣甸」为名,例如怡和街及渣甸街等。铜锣湾每天中午鸣放礼炮,亦是由怡和负责。怡和亦是香港中环商业中心区的大地主,至今很多中环的贵重物业都是由怡和属下的置地所拥有。当中在1973年落成的康乐大厦(现称怡和大厦)是香港首幢摩天大楼,亦是怡和大班的办公室。
在殖民地时代,怡和大班长期是香港政府行政局的非官守议员。当时的怡和对香港的政治、经济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随着华人资本的兴起,以及1997年主权移交,怡和在香港的影响力在1980年代起已逐渐消退。
怡和与上海及中国其他城市
怡和是最早进入中国内地进行合作且较成功的外商企业之一。1980年,怡和参与投资了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中国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及第一家工业合资企业“中国迅达电梯有限公司”。另外,集团还通过其属下公司在浙江省投资了绍兴水厂的引水工程。至今,怡和集团旗下的各公司已在中国内地设立了70多家合资企业,60余个办事处,拥有一万余名员工。
怡和与上海
1843年,怡和洋行在上海开设分行。1844年取得外滩27号(北京路口)土地,建造一幢2层楼房。怡和曾经长期是上海规模最大的一家洋行,经营进出口贸易、长江和沿海航运、怡和纱厂(杨树浦)、怡和丝厂等众多业务,号称洋行之王。1920年-1922年11月,上海的怡和洋行第四次翻建房屋,建成一座6层的花岗岩大楼,文艺复兴风格。1955年以后,大楼被上海市外贸局占用。
怡和与其它中国城市
1949年以前,怡和洋行在许多中国城市曾设有分支机构,在当地都具有重要影响。除上海以外,怡和在汉口和天津的分支机构规模最大。怡和在华的其它分支机构分布在青岛、广州、汕头、福州、长沙、台北、昆明、厦门、北平和长江沿岸港口镇江、南京、芜湖、九江、宜昌、沙市和重庆。
在汉口,怡和洋行不仅在汉口英租界建有办公大楼和码头、仓库,还在租界外毗邻跑马场的地方建立了一大片高级住宅区,称为怡和村,通往汉口德租界的马路则称为渣甸路(今解放公园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