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网络融合
网络融合是指通过新增设备的连接能够达到两种网络的互访,通过对承载骨干等可共用网络设备的合一达到节省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逐渐实现统一的基于IP的承载网络的目的。
网络融合的类型
网络融合的关键技术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协议转换互连模型和服务融合互连模型。
第1种是协议转换互连模型,即根据两个网络之间的协议差异,直接在两个网络之间设置协议转换节点,转换两个网络不同的协议。像现在IP电话使用的就是协议转换的模型,直接将传输媒体格式及其控制信令协议在两个不同的网络之间转换。这种转换是一种个案处理的模式,可缩放性差,需要单独建立不同媒体之间的转换机制,不适用于多个异构网络之间的互连,所以,不宜作为通用的网络融合模型,即这种模型不适合于多媒体、多协议网络的互连模式。图1表示了采用协议转换互连模型的两个异构网络节点的互连模型。图1中,协议转换是两个网络互连的关键部件。
第2种是服务融合互连模型,即将不同网络提供的服务(本文所指的“服务”也可以称为“业务”)提升到一个公共的服务平台,在该服务平台之上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连。这种网络提供的服务是网络向外提供的一种能力或者功能,从网络使用者角度看,是一种网络业务。所以,服务融合模型也可以称为是“业务融合模型”。现在分组交换网中采用的互连网协议就是一个采用服务融合互连模型实现异构传输网络互连的成功典范。图2是采用服务融合互连模型的两个异构网络节点的互连模型。图2中,A网和B网的汇聚协议分别将A网和B网原来的应用协议汇聚到公共服务层,通过公共服务层实现两个异构网络的互连、互通和互操作。
采用协议转换互连模型互连方案比较简单,不需要考虑整个互连系统,只需要在单个互连节点之间完成协议转换就可以。所以,是一种在网络互连初期采用的方案,其特点是直接、单一,适合于少数互连结构较为简单的网络互连。现在的基于IP的话音(VoIP技术方案、无线应用协议(WAP技术方案都是采用这种互连模型。但是,随着网络互连规模的扩展,网络互连种类的扩大,这种互连模型将面临许多技术难题。采用这种互连方案,很难实现下一代网络期望的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信息传递的网络融合。就是在目前实现统一消息业务时,该互连模型也遇到了很大障碍。另外,根据简单的数学分析可知,如果需要建立N个完全不同的业务网络之间的互连,就必须设计和实现N2个协议转换方案。随着N的增大,实现互连的工作将变得十分繁琐。所以,为了真正实现下一代网络期望的网络融合目标,必须采用其他网络互连技术。
服务融合互连模型则是实现大规模网络互连的一种较为理想的网络互连技术。根据简单的数学分析可知,如果需要建立N个完全不同的业务网络之间的互连,只需要实现N个不同业务网络与公共服务层的N个汇聚协议。当然,随着N增大,协议转换的复杂性将增加。但是,这种网络互连方案只需要考虑与公共服务层的汇聚,而不需要考虑与已有其他业务网络的互连、互通和互操作。服务融合互连模型互连技术比较复杂,需要从系统角度考虑公共服务的设定、公共服务的标识、公共服务请求的转发等问题。
采用服务融合的互连模型首先需要解决公共服务层的约定。从业务网络融合的角度看,就是需要定义一组标准的、可以适用于现在和未来可能出现的不同业务网络的服务平台。目前国际上正在研究的开放业务可以满足这方面的要求。所以,基于开放业务的服务融合互连称为“基于开放业务的网络融合”方案。
网络融合的发展趋势
目前,全世界都在进行对新一代网络的研究,传统的网络都是一种网络提供一种服务,要实现真正的各网互联互通,必须打破传统模式。因此,要做到完全融合需要分两步走。
在初始阶段,向NGN演进的同时,要保护现有电话网的资源和带来的经济效益,选择以软交换为核心的重叠网策略是一种比较好的演进策略。其核心思想是保留现有的电路交换网资源,同时在交换电路网与IP网之间设置网关和交换设备,完成二者的互通。此策略着重于业务层的融合,以便于对网络统一管理和快速部署新业务。在演进次序上,可从长途局、汇接局到端局,从支持多媒体到支持移动语音、高速移动数据等分步推进。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初级阶段由软交换替代PSTN,实现IP化,为完全的融合奠定基础后,在软交换的基础上逐步引入IMS,实现最终的融合。这才是最佳的方案
“三网融合”的大势不可阻挡,部门利益终将为此让路。电信专家杨培芳称,“三网融合”是一场真正的“宽带革命”,它带来的将是无处不在的信息生活,各个行业都会受惠。
由于互联网及其他技术更加成熟完善,内容与网络监管模式也越来越清晰,目前加速推进“三网融合的时机更加成熟。针对目前巨大的市场,应尽快在健康的市场竞争机制下,形成成熟的产业链,进而推动三网融合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 ↑ 周玉冰,刘辉.对我国网络融合现状的探究与分析[J].硅谷,2010(2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