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

目录

    1.什么是数字出版2.数字出版的形式3.数字出版的优势4.数字出版的发展前景5.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的关系

什么是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由于其海量存储、搜索便捷、传输快速、互动性强、环保低碳等特点,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数字出版的形式

近年来,伴着经济高速发展以及IT技术互联网应用水平的持续提高,阅读习惯和环境明显的有了变化。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数字出版形式有了更近一步发展,如数据库、软件读物、电子书、数字期刊、数字报纸、BBS、博客,以及手机出版等领域,已然初见成果。关于电子书产业,07年国内电子出版40多万种,与06年出版25万种相比,增长60%,截止08年8月末,国内电子出版量,积累已经到了50万种。

数字报纸较为迅速普及,彩信手机报的发展潜力表现十分强劲。最为突出的是手机出版,作为数字移动终端,随着功能的增强,通信网络的成熟,已不仅仅局限于一种单纯的通讯工具,而是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无线网络于一体丰富着我们的生活。手机作为第五媒体,手机出版将引领一个全媒体时代。随着无线网络时代的到来,面对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受众的分众化、小众化,产生了一定的改变。其次电子书的出现,使阅读空间充分拓展,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个性需求。读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无论你想看什么书,都可以从网上下载或通过网络订购,使电子书籍比传统纸质书籍更加易于获取携带。

数据表明,2009年我国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手持式阅读器阅读等方式的数字图书阅读开始普及,国民各类数字媒介阅读率达到24.5%,全国约有2.8%的成年人只阅读各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未来几年数字出版用户每年将增长30%,收入每年将增长50%。此外,2009年数字出版实现了形态多样化,电子书业务早已在大多数出版社不同程度地展开,75%的报社涉足网络报,55%的报社拥有手机报,全国手机报数量突破1500种。

在我国数字出版中,最为突出的是手机出版,作为数字移动终端,随着功能的增强,通信网络的成熟,已不仅仅局限于一种单纯的通讯工具,而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无线网络于一体丰富着我们的生活。用手机收看电视、上网、阅读书报成为时尚。手机出版具有便捷、全球化、互动性、文化传播、多媒体等网络传播的优点,而且便于携带。

数字出版的优势

信息处理传播进入数字化合互联网应用日益普遍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出版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不可阻挡地成为出版业中的新的生力军,并迅速凸显出传统出版所无法具备的一些优势特性。

(1)生产周期短,成本低

较之传统出版方式的生产流程,同样在完成出版产品内容的创作、编辑加工之后,数字出版产品的后期复制过程要远远快于传统出版物印刷装订的生产过程效率优先。而且,后期的复制过程当中只需一些固定的设备、人工和相应的技术支持即可,成本低廉,无固定原料消耗。

(2)发行方式方便、快捷;无仓储物流成本

数字出版物大多依赖互联网来进行销售,充分力于信息高快速远程传播的优势突破地域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为读者提供出版物,这是传统纸质出版物所无法做到的。数字出版物有相应的网络服务平台上,无须出版者再另辟销售渠道,只要设定、选好一种成熟的网上发行模式,就不再另外产生物流成本和仓储成本,数字出版对发行环节有一定的影响,出版物的发行完全可以在网上完成。而纸质图书极易造成库存积压,传统出版成本高,投入成本大,削弱了生产效益,出版流程的繁杂使传统出版在传播速度上处于弱势地位。

(3)强大的检索功能,便于读者购买和阅读

数字出版产品大多在互联网上发行,读者可以通过网上的搜索引擎,及时便利地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数字出版物,实现读者网上购买和在线阅读。这种凭网络所提供给读者的即想即得的互动式的、充分满足读者个性化需要的应时性服务,是传统出版销售渠道永远也无法做到的。虽然纸质图书业可以通过网上书店来购买,但还要经过一个配送的物流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但相比较而言,数字出版的确比传统出版的销售渠道更为便捷。

数字出版的发展前景

数字出版被公认为21世纪出版业的发展方向。数字技术改变着信息的流动方式,如信息采集,处理和生产,信息传输,信息存储,信息接收。随着经济增长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包括信息内容的各类文化产品需求也相应增长。电子传播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欢腾起来,它大大加快了运行的速度,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和价值观念,从而增加了不同的服务模式,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去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在当今最为明显的是大学生对阅读载体的选择,电脑和手机是其进行网络阅读的首选。现在这两种工具几乎成为现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必备品。成熟的文字、声音与图画的结合,让使用者在阅读时感受到娱乐性。

数字出版处理信息没有重量、传播速度快、突破了传统出版的时间;容量大,信息处理能力强;节省资源、没有环境污染;去除中间环节,节约各项成本;具有传播广、覆盖率大的特点;实效性与互动性强,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力强;能实现零纸张、零印刷、零库存运营模式。例如中国知网:它的优先数字出版具有速度快(平均提前半年左右与读者见面),出版方式灵活(可单篇或整期出版),传播范围广泛,获取途径多样化、个性化等特点。例如论文在CNKI出版平台一经出版,国内外用户和读者即可同步在CNKI的学术文献总库、学术期刊网、CNKI手机平台等多种数字通道获取最新文献,大大缩短了从成果形成到读者获取之间的时间差,可以为科研人员方便快捷的获取第一手文献资料。这一列席的优点,决定了数字出版的发展前景。

下面我们从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来分析数字出版的发展前景

1.宏观环境

首先,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包含数字出版三大要件的新闻出版业、信息服务业信息技术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同时,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和科技交流与推广服务业也与数字出版密切相关,在整个产业结构中已经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直接推动了数字出版的发展。

此外,从管理角度来看,法律法规是行业发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1月1日新闻出版总署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新闻出版业将重点发展五大产业,其中之一就是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这一政策指向将带动资源和智力投资向数字出版倾斜,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最后,从技术角度来看,数字出版的一个最重要的载体是互联网,从数字出版物的制作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与互联网息息相关。互联网随身化、便携化的趋势进一步明显。手机上网成互联网新的增长点,手机作为网民上网终端使用率迅速攀升,手机上网增长率达到98.3%。

2.微观环境

1999年以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对读者进行定期调查,其中2009年的第六次调查揭示出我国民众阅读力有所上升。2008年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49.3%,比上一年的48.8%增长了0.5个百分点。

第二大特点是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手持式阅读器阅读等方式的数字图书阅读开始普及。手机阅读市场的收入从2007年的650万猛增到2008年的3030万,所占数字出版市场比例由3.8%增长到13.4%,涨幅高达10%。

根据网上国民的调查显示,88.3%的国民表示阅读过电子书后就不会再购买该书的纸质版。受访者表示能够接受的单本电子书平均价格为2.52元。而对一本200页左右的文学类简装书,我国读者平均能接受的价格为11.6元,比上一年度的14.3元减少了2.7元。

2010年,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网络图书、网络期刊、网络地图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教育、网络游戏、电子书出版、手机出版等数字出版产业规模日益扩大。

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的关系

传统出版生存空间被挤压是毫无疑义的,但不会消亡。虽然新兴媒体和技术的发展会对传统出版造成影响,但读者的总量还是在上升,数字图书只是分流了一部分传统出版的受众。虽然现在实体书店销售量少了,但是网络书店销售更多的也是纸质图书,而且销量还在飞速增长。图书不仅传递知识,也具有传达情感的功能。传统纸质图书的阅读是一种充满情感的阅读,是一种亲切、温馨的情感传递。虽然在工作中经常要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但阅读纸质书籍才能更好的获取阅读的乐趣,因为纸质书让人“感到一种享受,宁静和惬意”,它有着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阅读文化是阅读器和手机是给予不了的。

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它们的生存和发展不是新生事物淘汰旧事物的关系,而是优势互补共存的关系,如一些大型丛书,工具书等,用数字出版来代替会便于反复检索、查阅。而纸质图书更集中于可以反复使用,多次重印的教材,教学用书,以及具备收藏价值的理论著作和文学艺术经典作品。因此,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各自的优势,构成了两者融合互补的关键前提。

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结合有很多的成功案例,例如从《第一次亲密接触》到《明朝那些事儿》,通过网络走红继而引起纸质图书热销的例子比比皆是。《鬼吹灯》书系,也同样是在起点中文网首发,后陆续出版,并且一直热销。

纸质出版物可以借鉴数字出版和网络发展得以快速地传播。如运用网络开展图书的宣传营销活动已很常见。网络的运作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相对于传统的营销模式,其效率更高,投入更少,关键是需要建立起完整的图书宣传、销售、回款路径。例如,在当当网上,图书的销售品种非常大,这种方式能够带来人气和销量的双丰收。

在网络上建立读者俱乐部也是聚集读者和宣传营销的很好的方式。以图书为基础建设的网站已越来越多,图书网站上浏览的读者群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图书相关信息,还能更好的进行交流。

只有通过数字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与传统出版业加速融合,才能找到与数字出版相抗衡和相结合的发展方向。走向融合是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发展的大趋势。如何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新时代环境下,建立起共生共荣的出版产业,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新的出版价值观

在新的出版格局下,要积极推动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产业价值链的重整,坚持以“读者”为本位的出版模式,整合包括先进技术、内容载体、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等运营模式。通过产业融合,打破电信、传媒、影视等行业的界限,将出版价值指向“读者”,使广大读者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努力树立作者、出版者、网络公司、读者的出版价值观。

2.开展跨行业跨产业合作

目前,许多传统出版行业正在寻求介入数字出版领域,并且各具优势,互相渗透,互相取长补短。现阶段开展跨行业跨产业合作是切实可行的。既可以考虑各出版机构进行联合,丰富图书资源,在通过新建、收购、合并,建立新产业领域的业务体系;也可以考虑出版机构进行跨行业的战略合作,打破传统出版业的旧观念,推动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尤其是要以多产业联合为切入点,实现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互利共赢。

3.确立新的产业运作方式

出版活动是一项经济活动,应该以市场为导向。由于传统出版受到地域限制较大,经营模式单一,在图书宣传方面显得过于薄弱。而数字出版则具有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点,对传统的营销渠道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因此,要积极借助数字出版的交互性和多媒体性,为内容发布者和接受者架构桥梁。通过产业融合,打破传统出版者、书店和读者之间的沟通障碍,弥补传统出版的诸多弱势,从而达到扩大出版市场覆盖率的目的。

总之,走向融合、互补、共存是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发展的一个趋势,传统出版要找到与数字出版结合的最佳契合点,才能同步发展。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两者不是彼此取代的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促进关系。

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在出版业的发展过程,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传统出版物给我们提供内容源泉,数字出版给我们提供服务和发行的渠道。二者都有不可替代的特性优势,共同组成当前多元化的出版产业。比如用网络进行选题策划,能了解市场上图书出版的情况,避免重复选题,判断选题的价值。拉近了读者与出版社的距离,更好得为读者服务。第一,通过网络技术,可实现读者或作者个性化的按需出版,适合单本和小批量的图书出版,成为传统出版印刷的补充。第二,网络技术将选题,编排,印发等过程集成一体,出版者可以随时与出版社进行沟通协商。减少了出版的周期,降低了传统出版的成本,解决了库存等资源浪费问题。只有充分认识、挖掘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各自的特性优势,才能更好地促进二者的平衡发展和互动结合。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服务业
下一篇:西气东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