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发剂(hairDye)
目录
1.什么是染发剂染发剂是指能够改变头发颜色,可将头发染成色彩各异、深浅不同的颜色的化妆品。在我国,染发产品被定义为特殊用途化妆品。
染发剂的由来
进入现代社会,人们为了追求美,将头发染成各种颜色。这样就促进了染发剂的产生。
1909年,法国化学家欧仁-舒勒第一次对染发剂进行了总结性试验。他创造了法国无害染发剂。当时有一家公司,名叫奥利亚尔公司。该公司所生产的染发剂的主要成分是对苯二胺,于是专业人员称这家公司的产品为“对”型染发剂。
1927年,人们用有机染料制成一种叫做“速染剂”的染发剂。这类染发剂色彩鲜明、光泽自然,它的发明为染发技术带来了一场革命。
染发剂的分类
染发剂按染发的时效性大致分为四类:暂时性、半永久性、永久性和渐进性染发剂。
一、暂时性染发剂
通常由水溶性酸性染料和水溶性色素组成。由于颗粒较大不能通过毛发表面进入发干,只附着在发干表面,形成着色覆盖层。染剂与头发的相互作用不强,易被香波一次洗去。
二、半永久性染发剂
有效成分为小分子合成染料(即直接染料),多含有硝苯胺类衍生物(硝基苯二胺和硝基氨基苯酚),可渗透到毛干角质层及更深的髓质层,但膨胀率不够,不与头发自然色素结合,对发质损伤较小,可保持发色数周,不易用水洗脱。除大量化学合成的染料化合物外,近年来还发掘出多种天然色素染料用于染发。Henna就是其中一种。Henna是从原生长于北美和亚洲的Lawsonia植物叶片提取的棕色至红棕色染料,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只允许其用于染发剂而不能用于皮肤。
三、永久性氧化型染发剂
染料前体经氧化生成染料终产物后对毛发进行染色。有效成分为胺类或酚类化合物,染发后基本不退色,效果最好。但是由于毛发的生长通常需要每六周进行重染。氧化型染发剂是染发市场中的主要产品。
四、渐进式染发剂
以醋酸铅或硝酸银作为染料主要活性成分,通过与毛发角质蛋白中的琉基发生作用及其对发干表层的氧化作用使毛发颜色逐渐加深。醋酸铅是经批准使用的染发添加剂,但铅含量不得超过0.6%(质量体积分数)。1980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曾宣布此类产品对使用者安全,然而其中所含的铅可能对机体尤其是未成年人群造成健康危害。由于硝酸银浓度超过l%的染发产品可能会严重伤害眼睛,因此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不允许硝酸银用于染发产品。中国和欧盟化妆品标准都不建议在染发产品中加人硝酸银。
染发剂的主要成分
目前市场上的染发化妆品中最主要的染发剂都属于永久性染发剂,所使用的染料有:天然植物型染料、金属盐类染料和氧化型染料。其中使用最普遍的是氧化型染料。这类产品以两剂型为主,一剂是含有染料的基质,可以是乳膏、粉末或水剂,主要染料为苯二胺类;另一剂是氧化剂,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可以配成水溶液,也可以配成膏状基质或粉末,使用时将两剂等量}昆合,然后均匀涂刷于头发上,经过20rain30min着色后,用水冲洗干净即可。
永久性染发剂的染发机理简单地说就是:染发剂中所含的氨水或碱性成分将头发的鳞片层打开,染料小分子(中间体和耦合剂或改性剂)和氧化剂一起渗入头发的皮质层,同时发生氧化缩合反应,染料被氧化成大分子化合物.留在皮质层中,即显示出目标颜色。
染发剂的安全性与健康问题
染发剂对人体健康影响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包括染发剂本身含有潜在危害性化学成分,也包括由于消费者使用不当所引起的急慢性健康危害。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染发剂安全性危害主要是染发剂接触部位或全身急性过敏反应和远期致癌效应。
(一)染发剂引起的急性中毒
染发剂及其原料具有中度或低度急性毒性,其引起人类急性中毒事件极其罕见,而且多为误食或有意经口摄人引起”。正确使用染发剂一般不会造成急性中毒。据报道,31名儿童因摄人Henna染料和对苯二胺混合物而中毒,其中五名儿童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13名儿童均在24小时内死亡。另据报道,一位六岁儿童因误食染发剂对苯二胺,短时间内出现咽喉疼痛、咳嗽和进食困难,随后由于喉颈部水肿造成严重呼吸困难并伴有肾功能衰竭和代谢性酸中毒,就诊8小时后由于出现不可逆心室肌纤维颤动而不治死亡。
(二)染发剂与过敏反应
1.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化学成分及临床表现
永久性和半永久性染发剂中含有的苯二胺、对氨基苯酚和对甲基苯二胺等芳香族化合物、过氧化物、氨水、过硫酸铵等均具有致敏性。可引起某些敏感个体急性过敏反应如皮肤炎症、哮喘、荨麻疹等,严重时会引起发热、畏寒、呼吸困难,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职业美发人员由于长期经皮肤和呼吸道接触染发剂及其他美容化妆品,其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性比一般消费者高。因此,染发剂过敏反应是美容美发人员常见的职业性皮肤病。瑞典对1970—1975年间从事美发工作的女性健康调查表明,过敏性哮喘的粗发病率在工作期间为3.9%,非工作期间为2.8%,对照人群为3.1%,提示职业接触染发剂会适度增加哮喘发病率”。某些新型染发剂配方中使用FD&C和D&C染料替代苯二胺类染料后,原来对苯二胺类染料过敏的美容美发人员未再发生过敏反应。
染发性皮炎属接触性皮炎,可分原发性刺激和继发性过敏反应两种。染发剂引起的原发性过敏反应包括接触部位的皮肤发痒、红斑和丘疹,甚至出现水疱、红肿、糜烂、溃疡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皮肤鳞化或疼痛。如果以前曾用过且未发生过不良反应,而再次染发后发生皮炎,则属于对染发剂的继发性过敏反应(免疫学Ⅳ型过敏反应)。
染发引起的皮炎对皮肤损害一般无特异性,受损皮肤的分布可能与染发剂使用部位不同。某些严重病例,除接触染发剂部位以外,眼睛周围皮肤以及耳部、面部和颈部皮肤也会出现红肿甚至鳞化反应。染发剂的致敏性会随着反复接触染发剂而逐渐发展。
人群对染发剂苯二胺类化合物的反应不尽相同。研究显示,对芳香族苯二胺类化合物不敏感者体内含有快速、中间和缓慢型乙酰化因子,对该类化合物敏感者体内未能检出快速型乙酰化因子,而主要检出缓慢型乙酰化因子。因此,乙酰化因子表型可能成为检测皮肤是否对苯二胺类化合物敏感的生物标志物。
2.染发剂过敏反应的预防
消费者对染发剂原料致敏效应的敏感性差异很大。为检测个体对某种染发产品是否存在过敏反应,许多国家的卫生法规要求染发产品附有一份警示性说明并且指导消费者在使用染发剂之前进行皮肤斑贴试验。斑贴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曾经使用过的染发剂是否增加你对即将使用的染发剂的敏感性。
斑贴试验可在使用染发剂1—2周前进行,具体方法是将少量染发剂涂抹在比较隐秘的皮肤区域,通常选择薄而敏感的区域如耳后或肘部内侧皮肤。在试验观察期间不能触摸或使用发梳或眼镜等硬物划磨该区域,因为皮肤角质层的损伤会增加机体对染发剂和其他化学品的敏感性。如果存在任何其他皮肤损害(如脂溢性皮炎),机体对化学物的敏感性也将明显增加。斑贴时间24—48h。
如果在观察期内斑贴区或周围出现皮肤红肿、烧灼感、搔痒、疼痛或水泡,说明受试者对这种染发剂敏感,应避免使用。如果斑贴试验未见不良反应,说明该染发剂目前对受试者是安全的。然而,阴性斑贴试验并不说明今后也不会对该染发剂不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即使长期一直使用同一种染发产品,最好也要定期进行斑贴试验。也就是说,通过反复接触,机体可能会逐渐增加对这些化学产品的敏感性。如使用不同品牌染发剂或者生产商改变了染发剂原料配方也要像对待一种新产品那样进行斑贴试验。
(三)染发剂潜在的远期生物学效应
永久性氧化型染发剂含有使细胞遗传物质产生突变的有害成分,某些染发剂原料在动物体内具有致癌作用。研究发现,经常染发的妇女细胞染色体断裂损伤明显增多。针对染发剂是否引起接触人群某些恶性肿瘤增多的问题,许多国家的研究人员对染发剂个体使用者和染发剂职业接触人群进行了大规模流行病学病例对照和前瞻性队列研究。近年来,化妆晶生产企业对染发剂原料配方不断更新,采用低毒合成染料或天然色素替代传统的苯二胺类化学物质用来提高染发产品安全性。根据目前获得的研究资料,针对使用染发剂与癌症发生的关系仍然不能得出比较明确结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