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源管理

企业资源管理(EntERPrise Resource Management)

目录

  • 1什么是企业资源管理
  • 2企业资源管理内容
  • 3企业资源管理的任务和原则
  • 4企业资源管理的意义
  • 5企业资源管理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 6企业资源管理的新变化
  • 7企业资源管理新变化的实践证明与理论依据
  • 8参考文献

什么是企业资源管理

企业资源管理(ERM)的概念是由行业分析组织IDC于2000年提出的。从广义上说,ERM指的就是这样一种概念,一种同企业管理活动息息相关的,关系到整个企业活动的概念,它可以使企业同合作伙伴通过Internet在企业扩展供应链上共享更多的信息

企业资源管理内容

企业资源管理,就是企业对其资源进行全面规划配置,利用开发等系统管理活动。即是对企业资源配置、利用、开发活动进行组织、计划、协调、监督、控制的过程:包括对企业资源取得,资源合理配置,资源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挖掘资源潜力,充分发挥资源作用,取得企业良好经济效益等管理活动。它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企业资源分析。即就是对本企业已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评价的活动。这是企业资源管理优化的基础和起点。资源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企业现有资源的数量、质量、功能、组合状况、利用程度,以及潜在能力进行专项和综合分析评价。

②企业资源规划。是指在资源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资源的组合、开发、利用、保护进行总体设计。即是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和企业发展规划对企业各种资源的要求,根据企业现有资源状况和外界可能供给的资源数量、质量、种类等,拟定出配置、开发、保护、利用资源的计划和方案。规划方案要能够保证企业资源的统筹安排、最佳配置、合理开发、有效利用,以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③企业资源开发。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挖掘那些尚未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其应有作用的资源、潜力,增大其效用。或者采用某些新的手段提高企业资源的质量,增大其能量。它包括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物力资源开发、财力资源开发、技术资源开发、信息资源开发,以及其它资源,如时间、地理位置等资源的开发。

④企业资源组合配置。即对企业的人财物等各项资源实现优化组合、合理配置、彼此协调、综合运用,发挥其整体功能。也就是要按照各种资源的性质、特点和运动规律,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要求,合理分配和有机组合各类资源,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力。既保证在一定时空内对每一种资源的合理使用,增大其个体功能,又保证企业所有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增大其整体功能。

⑤企业资源的保护。是指采用一定的法律、行政经济手段科学技术手段,保证企业资源的完好性和完整性。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难免会遇到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冲击,而导致企业资源的破坏或减少。如人会因受到社会某些不健康因素和突发性因素的影响而失去工作能力,物质和财力会因企业对外界经济活动中产生的不利因素或企业内部的不正常因素的影响而减少等。因而,对企业资源的保护,就是要充分运用各种科学、政治、经济、法律、技术的手段,防止企业资源的流失和损坏,以达到资源完好,永久利用的目的。

总之,企业资源管理就是要在保护好企业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合理开发,合理配置,有机组合,提高其利用率,实现企业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企业资源管理的任务和原则

1.企业资源管理的任务

企业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使企业的有限资源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财富,以保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它包括如下具体任务:确定企业资源管理目标,即确定企业资源的利用所要实现的目标,这是资源管理的依据;根据资源管理目标,制定资源使用计划,即制定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企业资源,减少不必要消耗的规划;合理组合,适时调整,就是要对企业和各种资源实现合理配置,有机组合,并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求和企业资源的富缺增减情况适时调整组合结构,保证资源的作用发挥;抓好资源的利用和回收,以克服弥补资源的相对不足,满足企业多类型、多层次资源使用的需要。只有实现这些具体任务,才能保证企业总体任务的实现。

2.企业资源管理的原则

企业资源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涉及到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它必须自觉地遵循和依据自然规律、经济活动规律,各类资源管理的运行规律,并以此来规范企业资源管理思想,管理行为,管理活动的方式、方法,才能达到资源管理的目的,即就是要确定和遵循一定的管理原则。归纳起来有以下原则:

①适度开发,永续使用原则。一般地说,企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总是有限的。因而,企业资源开发利用不仅要有利于满足企业现实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的需要,而且要有利于满足企业长期经营活动开展的需要。决不能急功近利,损耗资源,追求企业的短期利益。而应立足现实,注重长运,长短需要结合,确保永续使用。

②全面规划,统筹管理原则。企业资源是一个有机综合体,企业各种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着发生作用。如果不能实现相互的有机结合,统筹安排,就会导致一些资源的过渡使用,一些资源闲置,不能发挥作用,造成资源结构妁失调,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因而,必须按照各类资源的性质、特点、作用程度、数量、质量等,全面规划、统筹安排,优化配置,保证各类资源的最大效用发挥。

③重点与一般兼顾原则。即要根据企业各个时期的不同经营任务和企业资源的可能,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所谓重点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企业经济活动有着重大影响或者有着巨大作用的环节或任务。保证重点就是要围绕着企业在一定时期的主要任务来调整和安排企业资源,以保证主要任务的顺利完成。兼顾一般,就是要注意一般任务和计划完成对资源的需要。因为一般任务或一般环节是企业主要任务完成的基础和保证。二者兼顾,才能真正保证重点。

④责、权、利结合原则。即就是要明确规定使用企业资源的权力、责任和利益,这是管理企业资源的必须原则。也就是在赋予一定资源使用权限的同时,相应明确其使用资源所应承担的经济、行政、法律责任。使二者有机结合,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

⑤社会经济效益原则。即就是注重企业资源管理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企业资源是社会资源的组成部分。对企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使用和节约,也就有利于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使用,在全社会范围内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通过对企业资源的正确使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防止污染等,就能够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维护社会大众的利益。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提高利用率,降低消耗,;就能使企业以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遵循这一原则,就要求企业必须有计划地,适度地开发和合理利用企业资源,采用先进、科学的生产方法和管理方法,降低使用消耗,提高利用率,并尽可能地开发创新资源,改善资源结构。

企业资源管理的意义

对企业资源的有效管理不仅能够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由于现代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好企业资源,也就是为社会节约资源,为国家创造财富:因而,加强企业资源管理,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对国家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企业经济实力。通过对企业资源的计划、组织和管理,就能使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增大资源的价值,也就相对增大了企业经济实力。

2.有利于企业经济发展与企业资源的协调。企业资源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企业经营规模,发展速度要取决于企业拥有的资源数量和质量以及种类。因而,企业只有按照企业拥有的资源和开发程度来决定企业的活动范围和发展速度,保持二者的适应协调,才能使企业发展有保证。

3.发挥企业优势。企业资源优势是企业经营优势的基础,只有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和利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取得资源使用的良好效果,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才能使企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优势。否则,就会使企业的资源名存实亡,徒有虚名,而无法转变为企业的经营实力和经营活动能力。

4.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管理好企业资源,一方面能为社会节约资源,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能够在有限资源的基础上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产品和财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资源管理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企业资源管理即对企业所拥有或应当拥有的资源进行组织、协调、控制、改进,以使其正常发挥其效用的过程。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一般可分为人、机、料、信息、环境等五种主要资源,而这些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条件,没有资源或没有完备的资源就不能或不可能正常进行企业经营运作,不可能有目的地产出,也就不会有满意的产品或服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谓的质量也就没有意义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管理,特别是质量管理,就是对资源的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在所有的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是最关键、最根本的因素,没有人,其他因素都具备,企业也难以运作。而有了人,即使其他因素不完备,人也可以通过其能动性,创造性地发挥其潜能,从而创造条件,创造许多不可思议的人间奇迹。因此,在产品结构越来越复杂,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以人为本,关心人、尊重人,发挥人的积极性,鼓励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是搞好企业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

ISO9001:2000标准“6.2人力资源”中专门用一节的篇幅提出了对人力资源的要求,要求“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可见,完备的人力资源是满足产品质量要求,企业满足顾客要求的必备条件。如何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呢?

首先,一切从人出发。人力资源是对人的管理,因此,在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在识别需求、聘用、培训、激励等等,都应从人出发,考虑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两个方面对其所从事工作的影响。因为人是管理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所以在对人进行管理中,也必须进行活的管理,千万不能用呆板、教条的东西生搬硬套,更不能千人一面,凡事一概而论。

其次,一切为了人。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人。为了顾客更满意;为了员工有所发展;为了符合人性的需求。如果仅仅将员工当作机器设备的一部分进行管理,那将会泯灭人性,毁灭激情,只能给产品质量埋下隐患。要调动各方面因素,让员工成为机器的主人,成为企业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使其为提高产品质量,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贡献力量。

第三、要尊重员工。我很崇尚齐善鸿教授现代企业管理文明的观点:固守上下级等级制的不平等关系,实际上是封建文化的一种延续;现代管理,将上下级关系转变成“事业伙伴”关系,更多地强调人文色彩,更尊重人性。因此,当我们和老的管理模式说“再见”的时候,首先应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一个过程尊重员工,所采取的任何手段都必须尊重人,使每一个员工都感觉到自己与其他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而不能使他们有屈辱感。企业中的各级人员都要平等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引导员工按规定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企业中创造一种和谐的、全员参与的氛围,从而让所有的员工都努力成为企业的主人。

二、基础设施资源管理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在ISO9001:2000标准中规定了“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同时,指出基础设施的范围包括:过程设备;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以及支持性服务等等。如果没有适宜的设备设施资源,就不可能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你能想象出用铁锤砸出来的汽车是个什么样子么?你能用铁锤砸出符合现代要求的飞机吗?你能在没水、电的情况下组(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织生产轮胎产品吗?……不能。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有适宜的基础设施资源,并对这些资源施予以适当的管理。

要对企业的基础设施资源进行管理,首先,考虑基础设施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在策划、设计、购进、安装基础设施之前,就必须充分考虑其对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的影响;其次,基础设施在运行中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予以解决,以确保其持续有效地满足生产和质量要求;第三、要强化影响产品质量或过程质量的重要基础设施的管理。对关键过程的关键设施应重点管理,经常对其性能、精度进行监控,并不断通过维修和改进以保持和提高其性能,以满足产品质量和过程质量的要求;第四,对基础设施,特别是设备的使用者应当进行必要的培训、监督和考核。要使基础设施资源的使用者,特别是设备操作者要懂原理、懂操作、懂维修、会使用、会保养,发现问题能及时正确地进行处理,不至于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或造成质量事故;第五,不断更新基础设施,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使企业始终保持较强的竞争力。当今是一个知识经济爆炸的年代,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企业只有适时更新基础设施,不断采用先进的工装设备,才能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大大提高产品质量和过程质量,不断满足顾客变化和发展的需求。提高企业的效益和效率,来谋求企业的不断发展。

三、原材料管理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俗语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充分说明了原材料对产品的作用。原材料的质量如何,往往决定了输出的产品的质量。因此,在ISO9001:2000标准中将“采购”、“标识和可追溯性”、“顾客财产”、“产品防护”等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要素提出来,实际上就是要求在整个质量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原材料的控制。

对原材料进行控制和管理,首先,要依据采购产品对企业产品的加工及对最终产品的影响程度进行控制。要确定对供方的需求,按原材料影响程度对原材料进行分类,并对主要的、关键原材料的供方进行控制,建立固定的合格供方档案,并保证在合格供方实施采购行为。通过沟通、协调,努力与供应商达成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确保合格供方的利益,以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从而保证企业最终产品的质量。其次,严格按照企业的采购要求进行采购,采用适当的检验方式不断地对采购产品进行验证,并对供方业绩(包括供的过程能力、交货状况、质量状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以便对供方进行监控,鼓励供实施持续改进的方案,确保采购原材料的稳定性与符合性。第三,做好原材料转序及储存的防护工作,确保原材料质量稳定。

四、质量信息资源管理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在企业管理中,涉及的信息很多,如:质量信息、人事信息、市场信息、财务信息等等,这些信息形成一脉信息流,像人体血液一样在企业机体中不断地按照特定的渠道循环传输。一个重要的信息,有时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质量管理需要管理的是质量信息。质量信息是指反映质量动态或质量要求的数据、情报、指标、标准、消息、资料、图表、报告、指令等等。质量信息是进行质量决策和质量控制,制定质量计划和措施的重要依据,将直接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因而是一项重要的资源。

建立企业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首先,要设立一个质量信息中心。该中心一般设在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一个企业只能有一个信息中心,多个信息中心会造成信息分散和混乱。其次,以信息中心为中枢建成一个上下成线、左右相连、整体成网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第三,信息流转应始于信息源,终于信息源,形成一个闭环系统。任何质量信息都从信息源发出,执行后反馈到信息源,或信息处理后再回到信息源使问题得以解决,从而形成一个闭路循环。第四,执行机构接到信息并采取纠正措施后,必须将执行结果报信息中心,由信息中心负责验收。第五,企业各部门应识别并确定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防止信息膨胀。各部门每天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而且这个量是以几何级数的增长速度在增长,因此,应根据所需,有目的的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屏蔽垃圾信息。第六,防止信息孤岛。有大量的数据因处理方法的不当,或者数据之间缺少应用的关联性,通常都被封存在企业的不同某个部门,从而形成孤立的无用的信息孤岛。这将给企业造成大量的成本浪费和信息资源浪费,应注意这些信息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激活它,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环境资源管理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企业环境资源大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自然(物理)方面的,另一方面是人文方面的。人文方面的因素有:质量氛围;争先创优氛围;严格按规定办事的氛围;爱岗敬业氛围;团结协作氛围等等。自然(物理)方面的因素包括:温度;噪声;光线;卫生;湿度;清洁度;震动;污染;空气流通等等。企业生产经营的任何一个过程,都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而这些环境因素或直接对产品质量起作用,或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影响而影响产品质量,或通过人的心理活动或行为对产品质量起作用,都将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这些资源进行管理是企业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首先,企业应确定工作环境所必要的因素。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和生产的产品不同,其所需要的工作环境也是不同的。要进行工作环境资源管理,必须确定本企业所必须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条件。照抄照搬别人的模式是不当的,或者造成工作环境资源的浪费,或者造成工作环境不能满足生产和质量的要求,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

其次,建立和保持所必需的工作环境。确定工作环境所必需的条件后,将其和企业实际的情况进行对照,以建立必需的工作环境。同时,只要企业存在,生产工作进行,建立起来的工作环境就必须予以保持,以维持所需的工作条件,不断地弥补欠缺、改善不足、进行控制和提高。

总之,企业生存的目的在于创造价值,而企业管理的目的也在于增值。企业管理正是通过输入这些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地组织、分配、控制、协调和改进,从而实现资源不断增大的价值。如果不能增值,管理就推失去了其原有的目的,而企业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正如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的一句话:“企业不赢利就是犯罪”。因此,企业要妥善管理自己的资源,使其为企业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企业资源管理的新变化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爆发,人类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此由手工作坊主导的生产方式进入机器工业主导的生产方式,也就是经济学家所称的工业经济时代;20世纪9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互联网经济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信息技术在企业运作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成本越来越低,知识的扩散变得更加容易。

资产利用效率,在财务上体现为企业的产品销售利润率的提高、资产周转率的加快,当然,对企业资本权益结构进行规划,也是实现企业股东价值最大化的途径之一。在这个阶段,企业资源管理的目标所有者利益最大化,因此,这个阶段的管理思想是占有资源,所以大多数的企业都是小而全,规模经济的效应在大多数企业中都不能实现。当然由于信息技术的落后,企业联盟之间的高效运作也很难实现。

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者的主要资源不再是企业的物质资产,企业的无形资产,比如客户关系,企业的品牌资源,知识产权等知识资源成为了企业的主要资源,企业管理的主要目标也不再是企业所有者利益最大化,而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最大化的目标要求企业不仅要关注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而且要关注企业员工,企业顾客,债权人,甚至政府的利益,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与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相关。

企业资源管理新变化的实践证明与理论依据

1.企业资源管理新变化的实践证明。

(1)虚拟企业的出现。全球最大的虚拟企业可以说公司了,它通过信息系统的作用,把许多企业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共同的产业链,通过这个产业链,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只要信息是相通的,在许多企业之间组织生产如同在一个企业内部组织生产那样容易,通过互联网的联接,企业之间信息共享,共同协作应对市场的需求,把这样的企业联盟称为虚拟企业。在这种类型的企业组织形式下,一个企业不可能通过仅仅关注内部拥有的资源来赢得市场竞争的能力,企业必须更为注重企业外部的资源状况才能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赢得竞争的胜利。企业对资源的重点不在占有,而在利用,小而全的企业将由于它的低效率终将被淘汰。新经济条件下赢得竞争胜利的将是那些不求占有,但求高效利用与整合资源的企业。

(2)电子供应链的产生。在传统经济条件下,许多企业都是通过建立完全属自己的所有的工厂,即使有些企业有的业务进行了分包处理,但是由于交易成本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导致了企业最终产品的成本很高,电子供应链的产生大大降低了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由于企业之间信息传递的速度太慢,传统产业链上的企业都必须拥有较多的库存品来满足生产的连续进行,因而,库存成本很高,在新经济条件下,产品供应链的形成,大大降低了库存成本;在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市场反应很慢,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对外部市场的响应速度大大加快,企业的交货期得以大为缩短,市场反应速度加快了。

(3)无物流经济的产生。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的传播可以摆脱以往面对面的方式,代之以高效的网络途径。能过网上学习,人们可以越过物理距离,达到面对面的效果;通过网上营销,企业可以不要走出大门,通过网上售货,网上收款,完成整个销售活动;通过网上信息的交流,可以把产品售后服务工作交由专业化服务公司来运作,达到成本最低化的目的。没有物流,就没有物流成本,大大提升了企业运作的效率。

(4)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在传统经济条件下,各个企业都拥有大量的流动资金,来满足营运的需要,这就必然导致了大量资金在企业中的沉淀,资金运用的效率极为低下,这种现象对集团公司来说更为明显,在新经济条件下,资金的划拨可以做到没有时间间隔,集团公司的财务部门可以适时掌控子公司的资金运作情况,多余的资金能够及时调出;各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可以通过资金的共同筹措,共同使用,大幅降低资金筹措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跨国公司运作资金时,还考虑了时差对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在亚洲运营的跨国公司子公司的资金,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进行资金划拨,利用时差,把资金调到美国的金融市场上进行资本运作,待到第二天早上,这笔资金又回到了子公司的账户上,这就是信息技术带来的资金运作效率的提高。

(5)企业的业务边界越来越模糊。传统经济形态下,企业运作主要是通过买出自己的产品来赚取利润,其主要的管理思想在于用内部拥有的技术,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通过高效率的流水化作业组织生产,以最低的成本提供产品给客户;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我们看到许多行业的性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银行业的利润并不主要来自于存贷利差,更多是通过网络的服务功能获取的;随着电信业竞争趋于激烈,电信运营商也并不单纯经营电信业务,而是通过网络提供的电信增值业务给他们获得了不平常的利润;IBM公司也不只是进行电脑等硬件设施的生产,而是通过IT业务给他的客户提供一整套的服务解决方案;施乐公司不仅仅是进行软饮料设备的生产,而是利用自己对信息行业发展的深刻理解,为客户量身定做适合的成套方案。他们提供给客户的除了看得见的产品,还有比看得见的产品更难以模仿的服务。

2.企业资源管理的新变化的理论依据。

(1)宏观经济学理论。传统宏观经济学不能解释在投入的劳动力资源和资本资源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速度不一样,而新古典增长理论告诉我们,知识的应用决定了经济增长的快慢。互联网成就了美国的比尔盖茨和中国的新富豪——网易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丁磊,他们跨过资本原始积累过程,通过为用户提供高素质的知识服务,他们积累了过去通过多少代人才能拥有的财富。

(2)轻资产运营理论。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主要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财务资源,企业管理的重点主要是对企业的有形财产进行合理的使用,财务总监的主要任务除了对经理人员进行必要的监控(这种监控主要体现在财务上),更主要的是进行企业财务资源的合理规划,通过调整企业的资产结构和合理的资本结构,加之生产运营中的科学严格的成本管理,保证在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情况下,实现一定的销售利润率和资本周转率,而获得理想的财务业绩。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运营的效益如何,并不是这种仅仅着眼于企业内部财务资源的管理方式所能达到的,管理者除了要对企业的有形资产进行管理,而且要对企业的轻资产进行管理,在《轻资产运营:以价值为驱动的资本战略》一书中,孙黎和朱武祥两位先生详细地介绍了企业的轻资产包括企业的内容,并且说明了企业应该如何进行轻资产的管理。事实上,所有的轻资产实际上都属于企业的知识资源。

(3)核心竞争力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和战略管理专家迈克尔·波特先生在他的巨著《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中认为,企业的竞争无非是同质化条件下的低成本竞争和产品差异化给客户创造价值的竞争,或者就是集聚化竞争,根据这个理论,企业要想竞争获胜,必须进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通过同心多元化或者相关多元化,以尽可能低的价格提供客户最大的价值。透过核心竞争力理论,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学不会、偷不走、抢不去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企业的整合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企业对知识资源的全面提升。

(4)资本运营和全面资源管理理论。根据资本运营理论,资本运营就是对企业可以支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运筹、谋化和优化配置,以实现最大限度资本增值目标。运筹、谋化和优化配置体现了企业管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经济的性质得到了更多的体现。企业可以支配的资源包含了企业的客户关系、市场形象、知识资源、供应商关系、金融工程等除了有形资产之外的各种“轻资产”,如何进行企业轻资产的运营,提升资本运营能力,保证企业在投入很少的情况下能得到较大的回报,是企业资本运营的主要任务。所谓企业全面资源管理理论,更进一步地阐明了企业如何充分利用各种可以支配的资源,使企业资本得以实现增值的目标。

(5)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企业应该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用最小的成本进行人力的合理使用,主要侧重点是人力资源使用的效率;在新经济条件下,我们不难发现,人力资源应该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本,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应该把人力资源看作是消耗性资源,而应该把人力资源看成是企业的资本,企业的主要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应该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人力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这是因为人力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它不会随着人力的使用而减少,如果激励得当,人力资本应该比物质资本更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当然,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因为人力资源是企业知识资源的载体,知识资源的可复制性和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快速传递性使得企业能迅速地进行知识的扩散和利用。

参考文献

  1. 1.01.11.2 覃礼刚.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贵州教育出版社,1996年02月第1版.
  2. ↑ 杨希昌.企业资源管理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M理论
下一篇:无限公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