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

潘石屹

潘石屹——地产商、SOHO中国的董事

目录

1.潘石屹简介2.潘石屹个人经历3.潘石屹荣誉奖励4.潘石屹人物评价5.潘石屹语录6.相关条目

潘石屹简介

潘石屹,男,汉族,1963年11月14日出生于甘肃省天水市,著名地产商,SOHO中国的董事长,大学毕业后到国家石油工作,1987年辞职下海到深圳、海南,从事房地产开发。

1992年,潘石屹与合作人共同创建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开发房地产

1995年,潘石屹与妻子张欣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自公司创建以来,两人共同开发了一系列房地产项目,分别为:SOHO现代城(10幢30层高的大厦,共包括2200套公寓和商铺,于2000年竣工);博鳌蓝色海岸(115栋河畔豪华别墅,2002年竣工);建外SOHO(北京心脏地带规模最大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之一,为北京引领创建了一个时尚现代化的商业社区,目前该项目尚在建设之中);长城脚下的公社(由12位亚洲建筑师设计完成的一个当代私人住宅建筑艺术收藏馆,并在2002年威尼斯双年展上荣获大奖。

2007年10月8日,SOHO中国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最大的IPO以及亚洲最大的商业地产企业IPO。

2013年11月11日匿名人士指出潘石屹将撤出上海投资占SOHO总量75%,潘石屹对此作出否认。

2014年7月23日,潘石屹夫妇参观了Facebook。2014年7月24日,潘石屹微博披露,他和妻子张欣参观美国科技公司苹果公司,苹果CEO库克亲自接待并讲解他们新的办公楼。2014年7月24日,SOHO中国基金会哈佛大学捐款1500万美金一事,引起巨大争议。

2021年4月,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发布,潘石屹和张欣以33亿美元财富位列榜单第925名;6月16日,SOHO中国方面对外回应,宣布黑石已发出全面收购要约,取得SOHO中国的控股权。交易完成后,SOHO中国现有控股股东将保留9%的股权。

潘石屹个人经历

1963年11月14日,出生在甘肃省天水市潘集寨村。1977年秋天,全家从农村户口变成城镇户口,搬往甘肃清水县城。1979年,考入兰州培黎学校(中专),1981年,从培黎学校毕业,以600名学生中第二名的成绩被河北的石油管道学院(大专)录取。1984年,石油管道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

1987年,辞职下海到深圳、海南,后到北京,专业从事房地产开发。1989年,随同一位老板(牟其中)来到海南省。

1990年,同冯仑、王功权、张民耕在海南省合伙成立了海南农业高科技联合开发总公司(万通前身)。

1991年8月,成立万通公司,高息贷1000多万元炒房地产,在海南省第二波经济热潮中半年多赚取一千多万元。

1992年,与合伙人在北京共同创立北京万通有限责任公司。同年与人合作共同创建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开发出一系列房地产项目,包括北京万通新世界广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大厦、北京万通理想世界(现新城国际)。同年8月海口房地产崩盘前夕,潘回到西北考察市场机会,后到北京做市场调研,在怀柔县政府食堂偶然听到北京市给了怀柔四个定向募集资金股份制公司指标,潘设法获取了其中之一,成为发迹的肇端。同年万通新世界广场在阜城门开盘,香港利达行主席邓智仁找到万通公司要求代理销售。邓智仁通过成功的广告和定价策略获得代销的成功,将万通新世界广场卖到当时市价的三倍。

1993年,在一次向购买北京华远项目的过程中潘石屹结识了当时的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当时初来北京乍到的潘石屹向任志强学习了“七通一平”等房地产知识。两人后来结交成为挚友。1995年潘石屹与妻子张欣女士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自公司创建以来两人共同开发了一系列商业地产项目。1999年底,一本出自现代城发展商之手的长篇文字《SOHO现代城.居家办公.酷.com》出现诸多媒体上,SOHO的概念正式提出。

1995年,创办SOHO中国公司(前身为北京红石实业有限公司)。

1996年,创办项目公司北京中鸿天房地产有限公司,开发SOHO现代城。

2001年1月初,以前卫头光形象出现的SOHO现代城的广告大范围出现,同时一本银灰色封皮、长达100多页的SOHO现代城楼书,以大量的照片、漫画与插图讲解SOHO现代城的三个空间,“有点前卫、有点另类”的风格引起市场的关注,SOHO一词开始被广泛提及。

2002年潘石屹先生受到国内外众多媒体的普遍关注和热门报道,其中有时代周刊、CNN、CCTV、华尔街日报以及南华早报等等。时代周刊曾在2002年11月刊中这样报道潘石屹“房地产商潘石屹给中国一贯单调的公寓和写字楼带来了明快的色彩……潘石屹的楼盘在品位上已国际化。”2007年10月8日SOHO中国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2012年8月16日潘石屹在香港业绩会上宣布SOHO中国将告别散售模式,转而持有北京、上海有价值物业,公司未来的盈利也主要来自租金收入。2013年10月到2018年10月,潘石屹担任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特邀监督员,愿为那些受到冤屈的人们去奔走。愿为法制完善和社会进步做力所能及的事。

2014年7月23日,潘石屹和妻子张欣参观Facebook,在参观后,潘石屹微博直言“这么大的老板连个单独的办公室都没有,和年轻的电脑工程师们挤在一起”,同时微博中Facebook办公室像学校。同年7月24日,潘石屹夫妇美国参观苹果公司,苹果CEO库克亲自接待并讲解他们新的办公楼,潘石屹称有一技术可以在国内采用,开车到停车场时,苹果手机上马上弹出能停的最近的车位。

潘石屹荣誉奖励

“亚洲企业领袖协会”会员(2006年10月);被《财富》(中文版)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之一(2005年);连续三年当选新浪网(全球华人最大中文网站)“地产10大影响力人物”(2005年);获“CCTV年度经济人物”候选人提名(2003年);连续多年担任“博鳖亚洲论坛”主讲人和“房地产分会”主持人(自2002年);被“世界经济论坛”邀为主讲人(2002,2003年)。

潘石屹人物评价

《经济观察报》/“好公司应该象水一样”

“我提倡的公司应该是液态的,应该像水一样,不管市场是方的也好,是圆的也好,还是一个像茶壶一样的东西也好,我这个公司都可以倒到里边去,每一个缝隙都可以充满,这样的公司就是好的公司。

所有装模作样、端架子的人都是最没有水平、最没有能力的,他们没有创造力,他们也不会给这个社会创造价值,一个真正心里自信的、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会在意名片上的头衔,在意坐什么车,在意穿什么服装,开会时怎么安排座次,我认为一个人如果只考虑这些事情,他就是固态的,他就是一个落伍的人。

如果你整天紧张得不得了,天天琢磨着赚钱,天天问财务还有多少钱,营业额上去没上去,这样的企业家总处在紧张的状态下,企业一定管理不好。”

ScOTTMacintosh/《国际先驱论坛报

“潘与张是一对领导潮流的夫妻搭挡,拥有并掌管SOHO中国,这间公司引入的现代审美眼光广受在中国繁荣的经济中崛起的新贵们追捧。

…迈克尔·李,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说SOHO中国颠覆了中国的传统地产形式--并且也许更重要的是--为中国发展新的地产观念做出了贡献。

‘过去,中国的建筑师喜欢在建筑中寻找永恒,’李说,他还说SOHO中国‘揭示了变化才是永恒的真相。现在中国人象挑衣服一样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来选择自己的房子或公寓。’

‘另一个变化是,SOHO中国告诉了中国人房子也可以是一种资产,’他说。‘当其他的开发商还在强调环境的重要性或者跟在SOHO后面创造生活方式的时候,SOHO中国就引入了资产的概念,这对于中国的地产市场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中国政府正逐渐开始接受私有财产的观念的时候。’

总体而言,李说,‘他们追求、推广并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并开发出适应这种生活方式的产品。’”

《北京青年报》

“老潘不是一个纯粹的地产商,有着更多的明星的气质

且不说楼盘推出前的轰轰烈烈、人尽皆知,就楼盘本身也成了时尚的关注。按SOHO公司的规模和所开发楼盘的数量,实在不能算太大的公司,但老潘的创意和“作秀”的本领,令他始终占据媒体的大块版面。8.31大限的来临,许多人还在苦思出路时,老潘的一手“鸡蛋换粮票”让更多人醒悟,原来生意是可以这么做的。SOHO尚都的广告牌上老潘大大的笑脸,更是向人们传达着“我就是明星”的自信。在论坛、峰会、聊天室里频频上镜也就罢了,那不过是地产媒体追逐的“宠儿”。可当他出现在娱乐版的新闻里时,我们在微笑的同时看到的是一个热情参与生活的人。

也许这种锋芒毕露有违中国的中庸之道,但这个年代我们所崇尚的不就是为自己生活吗?”

HannahBeech/《时代周刊》

“‘所有的人都在谈论中国怎么会有这样丰富的历史,’潘说。‘但我想展示我们今天造的建筑也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他已经向前迈进了不同寻常的一步,他很重视他项目周围的其他建筑,并使自己的项目规划在(北京)市中心有一个连贯性。”

《新京报》/“我的生命寄托在我的建筑中”

“入世一点来讲,我的理想跟其他开发商不一样。三年前,可能我也跟很多开发商想的一样,想做行业老大,追求开发量、利润率等,但三年后的今天,我的理想改变了,开复工面积的大小、营业额的多少对我来说一点都不刺激,而对于自己的产品能否成为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建筑,是否我建造的每个建筑都能够流传下去,这才是我最关心的,是我的理想,这种追求是我每天工作和思考的动力源泉。”

DexterRoberts/《商业周刊

它(SOHO中国)不仅是首都北京最繁忙的建造者之一,还以其具有吸引力和创造力的建筑艺术成为最受推崇的开发商之一。

KAthyChen/《华尔街日报

“中国的时尚夫妻:楼盘人物,俱领风骚。…在这个刚刚被浮华光环雕琢出魅力无限的国度,张女士和潘先生在中国脱颖而出 :一对名人夫妻。他们成功地在中国建造了许多风格简约,极具现代审美的办公和居住混合区,由此而名声大噪。”

PEterS.Wang/AsiaInc

“潘石屹和他的夫人张欣是最有活力的企业家夫妇。张欣以她丰富的海外工作生活经验弥补了潘石屹在这方面的不足,而潘石屹以他20年的商场沉浮,弥补了张欣对中国大陆的经营方式的不了解。二人互为弥补,相得益彰。

…作为总部在北京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联席总裁,这对夫妻正在引领中国地产和建筑的潮流。他们在北京的SOHO现代城项目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从设计上都是一个突破,是第一个为居家办公的企业主提供的商住两用项目。如今,这对夫妇的建外SOHO项目又正在进行之中,这是一组由20幢高楼组成的商住楼区,占地16万9千平方米,毗邻中国国际贸易中心。

…长城脚下的公社是他们最引以为豪的项目,该项目位于北京郊区的八达岭,它让旅游者有机会看到中国最好的当代建筑,同时欣赏到长城及环绕京城的山脉中最美丽的一段风光。这个项目的创作灵感源自张欣,是把当代中国艺术和当代建筑融合在一起。在他们的生活中,他们紧密的与一群企业家一起,为促进中国在文化上越来越精深、透明和全球化而奋斗着。

潘石屹语录

事实上,市场上绝大多数公司都是小公司,小公司才是自然的状态。小公司应该是液态的,无论市场是方的还是圆的,小公司都可以倒到里面去,充满每一个缝隙。做好小公司,首先要有小公司的心态,企业领导者先不要贪大。做事要力求简单,繁杂会使我们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繁杂一方面来自于我们旧有的习惯、就有的规则、旧有的礼仪,另一方面来自于我们对知识、技能的卖弄。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是很容易的,多余的装饰、多余的装饰、多余的想法及多余的语言都会把一件简单是事情复杂化。我对管理的态度是“无为而治”,这并不是说在具体措施和制度上我们是无所作为的。“无为而治”是每一位管理者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这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公司最好的管理是把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和智慧激发出来,而不是被动的把他们作为一个简单的工具来约束他们。越是端着架子的企业,组织结构图就越复杂,层级就越多,效率就越低,扯皮的事情也随着金字塔的层级数呈几何数增加,这样的公司创造不出价值。做生意永远不变的规律就是:低潮进货,高潮出货。最忌讳的就是做反了,做反了就会亏本,就会给股东造成损失。如果非要说我善于“炒作”,我认为“炒作”其实就是广告宣传。如果非要说我善于“表演”,其实“表演”只是商业的需要。你不出去“表演”就没有人通知你,你的房子也就卖不出去了,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核心竞争力是花钱买不来的东西。在充分市场化的情况下,凡是你可以花钱买来的东西,你的竞争对手可以花更多的钱买到的东西,都很难构成你的核心竞争力。地产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他的创造力,即生产能力研发能力。公司的规定、服务、措施都在努力与追求稳定回报的客户保持一个长期的管子。当然,忠诚度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不是做几次推介会、展销会就能奏效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个人形象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对企业的领导者来说尤为重要。尽管社会上最关注的是公司的产品,而不是公司的领导者本身,但领导者个人形象和公司形象之间还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拿我来说,我每天早上在家对着衣架所做的选择和到办公室后,选择什么样的设计师、建筑材料,决定建筑什么样的项目是密切相关的。更重要的是外表之下的东西,你的言谈举止和行事风格。也就是说,你说什么和做什么对树立个人形象更为重要。原则是要尽量真实,说错话不要紧,但千万不要说假话;做错了事也不要紧,承认改正就是了。千万不要随意说假话,否则很容易自毁形象。最好也不要可以去做什么,否则会很累。真实、自然最能体现个人形象的特色。千万不要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够则会把自己的形象一段一段破坏掉。打造个人形象要注意连续性,包括穿着打扮、言谈举止、行事风格都要尽量保持前后一致。千万要记住,穿着打扮远没有你说什么重要,说什么没有你做什么重要。个人形象的树立关键取决于你做什么,怎么去做,而且经的起时间的检验。城市对一个人来说,是他一切美德和能力的基础,如果失去了诚实,将失去一切。一个人可能有许多美德:勇敢、智慧、服务、创造力、帮助、乐观,等等,但如果他是一个不诚实的人,说假话的人,这一切都将失去,因为基础没有了。做人是这样,做公司也是同样的道理。市场中有个永远不变的规律,就是“物以稀为贵”。如果大多数的人不诚实、不诚信,诚实、诚信的商人就显得更加宝贵,市场的资源、社会的资源都会留到这些诚信的企业中去。对讲诚信的企业、公司来说,这时已近非常好的事情。在诚信方面最重要的是先从本人做起,从本公司做起,不要埋怨别人和社会。让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去比较,看有没有进步,而不要和周围的不好的东西、不好的公司去比。那些不好的、不诚信的公司,也不会长久地发展下去。我想任何一个企业和企业家,又应该有能力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处理好关系,比如政府、自己的客户、媒体,你要把你需要表达的东西告诉大家。尤其是媒体至关重要,他是联系我们和社会、客户、公众的一个桥梁。所以本人比较注重去表达、去沟通。至于别人怎么看,我不是很在意。在这个时代中,我们对许多事情都应该有一个新的定位,跟我们在工业时代思考问题的方法应该有所不同。对待媒体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我认为是要坦诚。你想什么事情你就说什么事情,你做了什么事情你就承认什么事情。只要你拿出足够的坦诚,媒体和社会公众就会理解你。如果你躲躲藏藏,反而会出现一发不可收拾的情况。今天,无论对一个人,还是对一个企业,它的核心竞争力一定是创造力。个人创造力会得到社会认可,企业的创造力更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只是这样的认可方式更直接,不仅仅是赞赏、掌声的肯定,是客户掏出自己的钱来购买有创造力公司的产品,用支票、现金为企业的创造力投票。有一个北大的领导说过一句话我想用一下,说人的智慧是在思考中,也就是你有没有智慧不在于你学习怎么做,而是你要做下来想,一个人的精神和灵魂的进步是在冥想中……什么是创新,是精神和灵魂进步了,你才能看到的东西,才可以创造出美好的东西,你才能发现美好的东西。当一个设计师在设计房子时,他如果首先想到的是规范、业主的脸色,他是设计不出来好作品的,因为他没有在一个创作的状态。一个人讲话时,如果总是想着别人怎么评价他,有没有人听了他的讲话后会骂他,他是讲不出有思想的话的,一定是空洞的、言之无物的套话、空话。一个企业总是不敢往前迈一步,老是跟在别的企业屁股后面跑,一定会落到打价格战的低层次竞争的地步。最终也会被淘汰掉。创造需要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时清空、放松、天马行空的状态。有人反复强调周围环境,其实环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能不能战胜自己,自身最重要。品牌在不同的行业是不一样的,对不同的区域也是不一样的。房产叫开发,别的行业叫制造。制造的过程可以重复,房地产开发很难重复,它不是流水线作业。第一个项目做完了,再重复一个项目肯定要失败。所以房地产这个行业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说他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客户投诉对于一个聪明的商家而言,至少具有三种功能:一是,可以树立公司形象;二是,可以从中发现我们在管理中存在的误区;三是,可以发掘潜在的商业机会。因此,我要求正确分析出客户投诉,是每一位员工的必修课。公司上下受我的影响,对来自客户的任何信息都抱有虔诚的态度。所有商业的判断,切忌跟风、随大流,我们在产品的选择上也绝不人云亦云,别人做什么,我们就跟着做什么,我们要看到市场上最根本的东西,公司在做决策时一定要有远见,一定要有预见性。如果说我在为人处事上有什么经验的话,我觉得有一点可以写出来与大家共享,那就是我珍惜每一次与人相见的机会,每一个人身上都藏有我学习与合作的机会,重要的是我能否将其开发出来。事实上他人身上的宝藏也往往是乐于被你开发的,我们说阅人像读书,每个人都有供你学习的地方,但书本是死的,不会像人一样声情并茂地将信息传递给你。每个人都有主动传递信息给他人的愿望,而且总是在努力表达得更清楚、准确,更有思想性和观赏性,所以做一个好听众就能满足他的愿望了。也许有人说潘石屹你真狡猾,事实上我真的喜欢听人说话,只要别人说着真话、善意的话和有见地的话,我就愿意听。有些人担心,别人说话自己不说话,表现的机会就给了别人,别人对自己就不会留下印象了。正是这样想法,导致人人都争当发言者,这个世界就变得吵吵闹闹了。倾听者稀少了反而更显珍贵了,我还是觉得当一个令人愉快的听众比较好。

相关条目

SOHO中国有限公司张欣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产业结构调整
下一篇:节约型企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