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Stereoscopic Agriculture/Vertically Distributed Agriculture/Three-DIMensional Agriculture)

目录

  • 1 什么是立体农业
  • 2 立体农业的起源
  • 3 立体农业的特点
  • 4 立体农业的作用
  • 5 立体农业的模式
  • 6 立体农业的效益
  • 7 发展立体农业的原因
  • 8 参考文献

什么是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是着重于开发利用垂直空间资源和水、光、气、热等资源的一种高效农业生产方式。在单位面积上,利用生物的特性及其对外界条件的不同要求,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有机结合,建立多个物种共栖,质能多级利用的生态系统农业生产方式

主要内容有:根据不同生物物种的特性进行垂直空间的多层配置;自然资源的深度利用,主产品的多级、深度加工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技术形态的多元复合等。立体农业的分类立体农业分为异基面和同基面两种类型。异基面立体农业指不同海拔、地形、地貌条件下呈现出的农业布局差异。合理的立体农业能多项目、多层次、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力,有利生态平衡。

立体农业的起源

立体农业最早产生于农作物的间作套种。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利用江河低洼地挖塘培基,水塘养鱼,基面栽桑、植蔗、种植瓜果蔬菜或饲草,形成“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或“果基鱼塘”等种植和养殖结合的生态农业系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立体农业。但对中国立体农业的研究仅10多年历史,其理论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其他国家,如坦桑尼亚、斯里兰卡等也常见立体种植,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正在兴起与中国立体农业相类似的混合种植、多层利用和农林牧渔结合的种植、养殖业。

立体农业的特点

立体农业的特点集中反映在四个方面:

一是“集约”,即集约经营土地,体现出技术、劳力、物质、资金整体综合效益;

二是“高效”,即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

三是“持续”,即减少有害物质的残留,提高农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质量,增强农业后劲,不断提高土地(水体)生产力;

四是“安全”,即产品和环境安全,体现在利用多物种组合来同时完成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农业发展

立体农业的作用

立体农业可以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缓解粮食与经济作物、蔬菜、果树、饲料等相互争地的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通过问作、套作、混作等立体种养、混养等立体模式.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物质产量;提高化肥、农药等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缓解残留化肥、农药等对土壤环境、水环境的污染,坚持环境与发展“双赢”。

立体农业的模式

1、不同种类作物间套立体农业模式。这是我国各地都普遍采用的立体种植模式,常见的主要有粮—粮、粮—菜、粮—食用菌、果—瓜、果—草、果—菜以及林—草—牧等间套模式。这种立体农业模式能有效利用土地、空间、时间和水,达到了资源的合理搭配、最佳利用和最佳效益。

2、种养立体农业模式。这种立体农业模式主要在我国南方及中东部地区采用较多,它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互利共生的体系,发挥了两个生态系统的优势,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例如,南方水稻种植区,在稻田中放养鱼、虾、蟹等,稻田中的杂草可以作为鱼、虾、蟹的饲料,鱼、虾、蟹的粪便作为水稻的肥料,水稻田无需除草和喷施农药,既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效益,又使稻谷达到了绿色食品的要求。

3、设施立体农业模式。立体农业是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相结合的多学科综合体系,设施农业则是资金、物质密集与技术密集相结合的经济技术联合体,而设施立体农业的本质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结合的产物,它对农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潜力。设施立体农业是在现代化的设施内采用立体种植的模式,例如在日光温室内进行果树、蔬菜、花卉、瓜果、禽畜、水产相互组合、合理搭配的集约化经营,是高技术农业的一种模式。

4、庭院立体农业模式。庭院立体农业模式是指农民在住宅前后及周围的空隙地,选择高效作物和动物进行科学组合,形成种、养、加工相结合的高层次立体农业组合模式,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产、供、销联合体,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例如我国江苏省许多农村庭院立体农业的主要模式是葡萄(丝瓜)一鱼塘(泥鳅、黄鳝、牛蛙、甲鱼)立体种养模式和多层次饲养兔、鹌鹑、肉鸽等立体农业模式,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立体农业的效益

立体农业就是对耕地复杂利用,所以是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有很好的生态效益;立体农业增加了单位面积上多种农产品的总产量,相对降低了生产成本,经济效益高;立体农业是集约农业,既能增加就业,又给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即社会效益好。

发展立体农业的原因

1.人多地少矛盾突出

我国最大的国情是人多地少,全国平均每年减少耕地26.7万公顷左右,而人口增长率为14.6%。我国中东部地区人口繁多密集,人口增长过快,人均占有耕地减少,因此需要集约地经营耕地,发展立体农业是最佳途径之一。

2.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由于工农产品剪刀差农产品价格较低,农田纯收益较低,农民因收益少而愿意到城市打工赚钱,务农思想日趋淡化。如果把粮食大幅度提价,又会牵动许多种商品涨价,考虑到全局和城市居民的承受能力,目前不可能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因此,只有从提高农田收益着手,才能调动务农积极性,立体农业是有效途径之一。

3.农村劳动力过剩

农村目前仍有许多常年流动的外地务工人员,劳务进城和发展乡镇企业无法全部解决就业,相当一部分要靠农业本身的深度开发消化,而立体农业就是有效途径之一。

4.对农产品需求多样化

随着人民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以及中国加入WTO,必然要求农业提供多样化的优质产品,若农业能生产出优质、无公害、多样化、稀有、特有的农副产品,定将会带来丰厚利润,发展立体农业能适应这种需求。

参考文献

  1. ↑ 1.0 1.1 孟建军主编.现代农业新概念.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06.
  2. ↑ 2.0 2.1 2.2 2.3 李新峥主编.现代农业园区与新型蔬菜生产.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06.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磁化效应
下一篇:绿地投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