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顾之争

目录

什么是郎顾之争

郎顾之争是指在2004年08月郎咸平发表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而由此引爆的意义深远一场关于国企产权改革的大讨论的事件。真正意义上的“郎顾之争”,只不过是从郎顾之间的个人纷争发端,其核心和实质是指那场关于“国企产权改革方向”何去何从的大讨论。事关全民福祉的论战主题,绝对高规格的大讨论,使“郎顾之争”赢得堪与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姓资姓社”大讨论相媲美的历史地位。

郎顾之争事件的简介

2004年8月6日,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开始质疑TCL、海尔的产权改革。同年8月9日,郎咸平教授在复旦大学发表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郎咸平教授称他和他的学生经过3个月的研究后发现:顾雏军利用“七大板斧(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鸡生蛋)”的手法,先后收购了科龙、美菱、亚星客车、ST襄轴等4家公司,自称投资41亿元,但实际只投入3亿多元。他称顾雏军收购上述四家公司时,均以公司大幅度亏损为由压低收购价格,而这些公司的大幅度亏损都是由顾雏军一手造成的。他由此认为: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国有资产出现大量流失;现在进行的产权制度改革不能真正使国企走上正路,而只是民企瓜分国有资产的一场盛宴。郎咸平教授建议国家应“停止以民营化为导向的产权改革”。

2004年8月17日,顾雏军正式向香港高等法院递交诉讼状,以个人名义指控郎咸平对其构成了“诽谤罪”,指责其演讲是对自己的名誉、品格和人格进行的攻击。香港法院已经正式受理此案。对此郎咸平表示坚决奉陪到底,以期引起各界对国企产权改革的重视。一位经济学家与一家上市公司之间的司法诉讼战由此拉开帷幕。此事件被看作是本轮国有资产改革大讨论的发端。

郎顾之争的社会反应

由国企产权改革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而引爆的“郎顾之争”,进一步激起了学术界、媒体企业界空前规模的论战,目前争论仍在继续,论战的焦点是国企改革的路径选择问题。

郎咸平教授通过分析格林柯尔、海尔和TCL等公司的财务报告后指出管理层收购(Mbo)不可行,并进一步从整个政策方向上对国企产权改革提出了质疑。郎咸平教授在对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进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主要观点:其一,民营企业效率并不比国有企业效率高,“国退民进”的产权改革方向是错误的;其二,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存在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损害了国家和广大职工的利益,特别是在MBO过程中尤为严重,因此

在中国应停止实行MBO。声援郎咸平教授的力量主要是广大中小股民、一般群众和一些被称作“新左派”的经济学家。他们主要是抨击部分地方政府和一些企业家利用MBO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转移到私人手里,带来更大的不平等。部分“新左派”学者呼吁改变“国退民进”的政策,甚至提出停止国企产权改革的建议。

“挺郎派”的观点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遭到了政策设计者和“新自由主义者”的讨伐。停止国企产权改革的提议与国家现行政策相悖,受到了不少政策设计者和国内经济学家的反对。他们认为:国企产权改革的确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但应该正视国企效率低下的事实,不能因为国有资产流失就停止产权改革,不能因噎废食,国资贱卖的问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克服和正在逐步被克服;在改革不断市场化、规范化的今天,叫停国企与国有资产改革是不可能的,实践表明,改革为国企带来了新机制,大部分改制后的国企充满活力,业绩明显好转;改革国企的效率低下不能靠目前贱卖国有资产的方式,这种改革方式应该停止,而不是国企改革停止。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1.01.1 魏新强,从“郎顾之争”看国企产权改革的路径选择.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6月.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人力资源任用
下一篇:基建会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