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特·勒温

库尔特·勒温(KurtLewin)

库尔特·勒温(KurtLewin,1890~1947):场论的创始人,社会心理学的先驱,传播学研究中守门理论的创立者,群体力学主要代表人物

目录

1.勒温生平简介2.库尔特·勒温的主要思想及贡献3.勒温的基本观点4.勒温论学习5.勒温的主要著作

勒温生平简介

勒温,心理学家,场动力理论的创始人,社会心理学的先驱,传播学研究中守门理论的创立者,以研究人类动机和团体动力学而著名。勒温生于德国波森省的莫基诺(今属波兰),15岁时搬到柏林。先后学过药学和生物学,对哲学已很感兴趣。曾师从格式塔心理学主要代表W.克勒,先后受教于弗赖堡大学、慕尼黑大学及柏林大学,曾与苛勒、考夫卡同学,在斯图姆夫的指导下,1914年在柏林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服四年军役后,回柏林大学任苛勒领导的心理学研究所助理,1922年任讲师,1926年任教授。1932年赴美任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翌年,因反对纳粹迫害而移居美国,先在康乃尔大学任教两年,后任爱荷华大学儿童福利研究所儿童心理学教授。1945年到麻省理工学院任团体动力学研究中心主任,兼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和哈佛大学客座教授。他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了关于团体气氛和领导风格的研究。试图用团体动力学的理论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一理论对以后的社会心理学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库尔特·勒温的主要思想及贡献

1944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创办团体动力研究中心后,勒温再将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扩大用于团体社会行为的研究。他指出,任何一个群体都会具有格式塔的特征:团体是一个整体,团体中每个成员之间,都会又彼此交互影响的作用,他认为团体中每一成员都具有交互依存的动力。此即勒温提倡的团体动力学(groupdynamics)。正如个人在其生活空间里形成心理场一样,团体与其环境形成社会场。团体的特点是有成员的动力相互依存性。一个人的地位取决于他的区域,而他的区域又同别的区域(团体成员)相联系。团体受制于内聚力和瓦解力。当成员间阻隔交流的障碍太大时,便产生瓦解力。团体构成一力场,个体之间或吸引或排斥,取决于团体内的引拒值。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研究,对以后咨询和辅导心理学的发展,发挥了促动性的影响。其后美国心理学家莫瑞诺(JacOBMoreno,1890-1974)所创立的会心群体(encountergroup),就是以勒温团体动力理论为依据的。

影响世界进程的100位管理大师1.亚当·斯密
(AdamSmith,1723-1790):2.罗伯特·欧文
(RobertOwen,1771-1858)3.查尔斯·巴贝奇
(CharlesBABbage,1792-1871)4.弗雷德里克·W·泰勒
(FrederickW.Taylor,1856-1915)5.卡尔·巴思
(CarlG.Barth,1860-1939)6.亨利·甘特
(HenryL.Gantt,1861-1919)7.弗兰克·吉尔布雷斯
(FrankB.Gilbreth,1868-1924)8.莉莲·吉尔布雷斯
(LillianMollerGilbreth,1878-1972)9.哈林顿·埃默森
(HarringtonEmerson,1853-1931)10.莫里斯·库克
(MorrisCooke,1872-1960)11.亨利·法约尔
(HenryFayol,1841-1925)12.马克斯·韦伯
(MaxWeber,1864-1920)13.林德尔·厄威克
(LyndallF.Urwick,1891-1984)14.卢瑟·古利克
(LutherH.Gulick,1892-1993)15.玛丽·帕克·福莱特
(MaryParkerFollett,1868-l933)16.雨果·孟斯特伯格
(HugoMunsterberg,1863-l9l6)17.乔治·埃尔顿·梅奥
(GeorgeEltonMayo,1880-1949)18.弗里茨·罗特利斯伯格
(FritzJ.ROEthlisberger,1898-1974)19.赫伯特·西蒙
(HerbertA.SIMon)20.亚伯拉罕·马斯洛
(AbrahamMaslow,1908-l970)21.克莱顿·阿尔德佛
(ClaytonAlderfer)22.戴维·麦克利兰
(DaviDMcClelland)23.道格拉斯·麦克雷戈
(DouglasMcGregor,1906-1964年)24.约翰·莫尔斯
(JohnMorse)25.威廉·奥奇
(WilliamG.Ouchi)26.克瑞斯·阿吉里斯
(ChrisArgyris)27.库尔特·勒温
(KurtLewin,1890-1947)28.利兰·布雷德福
(LelandBradfurd)29.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
(B.F.Skinner)30.阿尔伯特·班杜拉
(AlbertBandura)31.莱曼·波特
(LymanPorter)32.维克托·弗鲁姆
(ViCTOrH.Vroom)33.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FrederickHerzberg)34.斯塔西·亚当斯
(J.Stacy.Adams)35.哈罗德·凯利
(HaroldH.Kelley)36.哈罗德·孔茨
(Haroldkoontz,1908-1984)37.切斯特·巴纳德
(ChesterBarnard,1886-1961)38.斯坦利·西肖尔
(StanleyE.Seashore)39.罗伯特·坦南鲍姆
(RobertTannenbaum)40.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小组41.伦西斯·利克特
(RensisLikert)(密执安研究)42.罗伯特·布莱克
(RobertR.Blake)43.弗雷德·菲德勒
(FredE.Fiedler)44.罗伯特·豪斯
(RobertJHouse)45.保罗·赫塞
(PaulHersey)46.理查德·约翰逊
(RichardA.Johnson)47.弗里蒙特·卡斯特
(FremontE.KAst)48.詹姆斯·罗森茨韦克
(JamesE.Rosenzweig)49.詹姆斯·米勒
(JamesGriERMiller)50.梅萨·罗维奇
(M.Mesarovie)51.彼得·德鲁克
PEterDrucker)52.欧内斯特·戴尔
(ErnestDale)53.威廉·纽曼
(WilliamNewman)54.艾尔弗雷德·P·斯隆
(AlfrEDP.Sloan)55.保罗·劳伦斯
(PaulR.Lawrence)56.弗雷德·卢桑斯
(FredLuthars)57.琼·伍德沃德
(英国,JoanWoodward)58.亨利·明茨伯格
(HenryMintzberg)59.埃尔伍德·斯潘塞·伯法
(ElwoodSpencerBuffa)60.W·爱德华兹·戴明
(W.EdwardsDeming)61.约瑟夫·朱兰
(JosephJuran)62.戴尔·卡耐基
(DaleCarnegie)63.詹姆士·钱皮
(JamesChampy)64.马文·鲍尔
(MarvinBower)65.大前研一
(KeNIChiOhmae)66.汤姆·彼得斯
(TomPeters)67.布鲁斯·亨德森
(BruceHenderson)68.亨利·福特
(HenryFord)69.小托马斯·沃森
(ThomasWatsonJr.)70.戴维·帕卡德
(DavidPackard)71.盛田昭夫
(AkitoMorita)72.松下幸之助
(KonosukeMatsushita)73.罗伯特·汤赛德
(RobertTownsend)74.哈罗德·杰宁
(HaroldGeneen)75.伊戈尔·安索夫
(IgorAnsoff)76.迈克尔·波特
(MichaelPorter)77.加里·哈默尔
(GaryHamel)78.理查德·帕斯卡尔
(RiChardPascale)79.罗莎贝斯·莫斯·坎特
(RosabethMosskanter)80.查尔斯·汉迪
(CharlesHandy)81.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
(AlfredChandler)82.苏曼特拉·戈沙尔
(SumantraGhoshal)83.彼得·圣吉
(PeterSenge)84.吉尔特·霍夫斯塔德
(GeertHofstede)85.冯斯·琼潘纳斯
(FonsTrompenaars)86.艾德佳·沙因
EDGARSchein)87.埃里奥特·杰奎斯
(ElliOTTJaques)88.阿尔文·托夫勒
(AlvinToffler)89.约翰·奈斯比特
(JohnNaISItt)90.玛丽·帕克·福列特
(MaryParkerFollett)91.沃伦·本尼斯
(WarrenBennis)92.劳伦斯·彼得
(LaurencePeter)93.西奥多·莱维特
(TheodoreLevitt)94.菲利普·科特勒
(PhilipKotler)95.杰伊·洛希
(JayW.Lorsch)96.爱德华·劳勒
(EdwardLawler)97.沃伦·施密特
(WarrenH.SchmiDT)98.简·莫顿
(JaneS.Mouton)99.特伦斯·米切尔
(TerenceR.Mitchell)100.肯尼斯·布兰查德
(KennethBlanchard)[编辑]

此外,勒温根据群体动力学的理念,进一步从事群体领袖领导风格类型与群体作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提出了领导风格类型理论,他以类似童子军群体作业的方式进行研究,将被试分为条件大致相似的三组,各组作业活动相同,惟各组领袖的领导风格分为三种类型:

1.独裁型领导(authoritarianLEAdership):群体的一切活动完全由领袖个人决定,群体中所有成员只能依令行事,不容许有任何异议。

2.民主型领导(democraticLEAdership):群体的一切活动,由领袖和群体成员共同讨论而后决定,在讨论过程中,领袖以群体成员之一身份参与,鼓励大家发表意见,力求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

3.放任型领导(laissez-faireleadership):对群体作业进行方式,领袖不闻不问,完全由群体成员凭其所好各行其是。

结果发现:在民主型领导之下,群体成员相处融洽,而且工作绩效最高;在独裁型领导之下,群体成员之间由攻击性行为产生;在放任型领导之下,群体工作绩效最差。此项研究对以后教育心理学和工业组织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性影响。

勒温能够注意到领导者的风格对组织氛围和工作绩效的影响,区分出领导者的不同风格和特性并以实验的方式加以验证,这对实际管理工作和有关研究非常有意义。许多后续的理论都是从勒温的理论发展而来的。

勒温的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这一理论仅仅注重了领导者本身的风格,没有充分考虑到领导者实际所处的情境因素,因为领导者的行为是否有效不仅仅取决于其自身的领导风格,还受到被领导者和周边的环境因素影响。

勒温还将心理学知识引入传播学研究,用来研究“群体生活的途径”,以及群体对个人的观念、动机、愿望、行为和倾向的影响。

勒温最先提出“守门行为”和“守门人”概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美国政府鼓励公众食用动物内脏,勒温带领学生对这一宣传活动进行研究后发现:家庭主妇对不受欢迎的食物,扮演着犹如守门人的角色。除非家庭主妇决定将动物内脏推销给她的家人,否则,她的先生和孩子是不可能吃到的。

勒温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向量、动力场、拓扑心理学和生活空间等许多新概念,形成了他独创的心理学理论。团体动力理论和场论是他对心理学理论的杰出贡献。因此,他在西方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将他与S.弗洛伊德、斯金纳等人相提并论,以赞扬他的开拓与创新精神。

勒温的基本观点

勒温在柏林大学期间,与韦特墨、苛勒和考夫卡等人一起从事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虽说他比三位奠基人晚了几年,但他很快就成为柏林学派中的一位朝气蓬勃和极富创造性的成员,并迅速证明自己有能力加入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的行列。

但是,勒温的兴趣在一些方面不同与前三者。韦特墨等人关注的是知觉、认知和思维方面的问题,而勒温感兴趣的是动机、个性和社会心理。传统的格式塔心理学在探讨学习的问题时,认为学习者"渴望达到某些目的"是理所当然的,因而他们关注的是通过知觉重组达到目的的途径;而勒温则把注意力集中在"渴望"和"目的"本身上,并把它们与个性联系起来研究。勒温由此而形成的理论体系,主要不是一种学习理论,而是一种描述系统。当然,在一个系统内可以讨论学习、动机、个性和社会行为等问题。勒温对行为主义刺激-反应的公式持否定的立场。他认为,人是一个场(field),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活空间里发生的。生活空间(lifespace,简称Lsp)包括个人及其心理环境。一个人的行为(B)取决于个人(P)和他的环境(E)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行为取决于个体的生活空间(Lsp)。这样,勒温的基本公式就是:

B=f(P.E)=f(LSP)

此外,勒温利用拓扑学和向量分析来解释心理现象。他认为,拓扑学有助于了解个体在某个特定空间可能或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向量分析可以表明个体在某种情境里可能作出的各种行为有哪些将会成为现实。

在勒温的系统中,"场"这个术语的内涵与一般的解释略有不同。"场"不仅仅指知觉到的环境,而且还包括认知意义。它既包括物质环境中的某些事件(即被知觉到的物质环境),也包括个人的信念、感情和目的等。简言之,勒温探讨的是认知场和知觉场。他之所以用场论的概念,是因为他认为它是一种分析关系的起因和建立科学体系的方法(萨哈金,1991年)。

勒温的场论旨在预测个体的动机行为。他认为,答案就在"生活空间"这个概念中。如前所述,生活空间包括个体以及他的心理环境,生活空间是"决定个体在某一时间里的行为的全部事件的总和"(Lewin,1936)。对生活空间的理解,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心理环境"这个概念。

"心理环境"这个概念比初看起来要复杂些。我们一定不要把它同物质世界混淆起来。心理环境不只是指物质世界,也不是指他人的世界,而是括影响某个个体行为的世界。因此,这个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因而对他的行为没有影响的客体,不在他心理环境之内,尽管从物质上来讲,这些客体可能离他很近。同样地,这个个体认为存在的东西,并好像它存在着一样地作出行为反应,那么即便这种东西在物质上是不存在的,它也是在他心理环境之内的东西。例如,一个小孩以为有一只老虎在他床上,并作出惊怕的反应,那么这只"老虎"就是他心理环境的一部分,尽管其他所有人都坚持认为这纯粹是幻觉。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也不能由此认为,心理环境仅仅是由个人觉察到的东西构成的,因为个体可能会受他没有意识到的因素的影响。例如,一个学生说他的目标是要担任学生会领导工作,并感到自己完全能胜任。然而,每当他遇到这类机会时,总是寻找某些理由推托。如果我们根据他的话来判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没有觉察到他与他目标之间存在的障碍;如果我们根据他的行动来判断,则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确实意识到他与他目标之间存在着障碍,因为他的行动表明了这一点。那么,他实际上到底觉察到这些障碍吗?我们无法回答。在勒温看来,我们无须回答这个问题。倘若个体的行动就像有障碍似的,那就说明是存在障碍的。一些教科书为了方便起见,常常把心理环境说成是"一个人所知觉的环境",但我们必须记住,勒温真正的意思是指"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环境。"

勒温论学习

勒温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心理学方面的,尤其是关于个体的动机。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弥补了格式塔学习理论的不足。

勒温是从场论的角度来探讨学习理论的,他认为,用场论来研究学习的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使用构成法(ConstruCtivemethod),而不是用分类法或分析法。这就是说,要用心理学中最基本的几个构成来探讨学习的问题。这些基本构成就是生活空间,心理环境、诱发力和约束力等。

2、要对行为作动态分析,也就说,要了解作为行为之基础的各种力(forces)。他把行为变化看作是各种心理力量的结果。

3、要从心理的角度来分析学习者当时的生活空间和心理世界,而不能像行为主义者那样用客观的物理主义者的术语来界定刺激。

4、要从整体情境分析入手,而不能只是从刺激情境中抽取一两个孤立的要素。因为不从整体上考虑问题,是不可能作出正确判断的。

5、行为是行为发生时场的函数。勒温认为,行为主义者认为行为取决于有机体以往的经验和强化史,这是形而上学的。因为过去的事情现在并不存在,所以不可能直接影响现在的行为。以往的事件对行为的影响只能是间接的。虽说过去的心理场是现在的心理场的来源,但影响现在行为的,毕竟是现在的心理场。

6、要用数学的方式来表述心理情境。勒温认为,几何学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是所有科学的一种工具,而作为非度量几何学的拓扑学,是表述心理情境的结构的一种最有用的工具。在勒温看来,拓扑学和向量的概念,比当时现有的心理学中的任何其它概念都更优越(lewin,1942)。

勒温认为,行为主义者仅仅把行为变化看作是学习,事实上,学习这个术语可用来指许多不同的现象。在研究学习时,至少必须区别这样四种变化:第一,作为认知结构(即知识)变化的学习;第二,作为动机变化的学习;第三,作为群体属性和意识形态变化的学;第四,作为身体肌肉随意控制发生变化的学习。在勒温看来,学习理论要探讨的,主要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和动机的变化

勒温的主要著作

勒温主要著作有:

人格的动力理论》(1935)《拓扑心理学原理》(1936)《对心理学理论的贡献》(1938)《解决社会冲突》(1948)《社会科学中的场论》(1951)等。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网络流
下一篇:现金支出成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