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PRocess theories)

什么是过程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是指着重研究人从动机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它的主要任务是找出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某些关键因素,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这类理论表明,要使员工出现企业期望的行为,须在员工的行为与员工需要的满足之间建立起必要的联系。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有:期望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公平理论等。

过程型激励理论的内容

1.弗隆姆(V.H.Vroom的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

该理论认为,一种行为倾向的强度取决于个体对于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的期望以及这种结果对行为者的吸引力。具体而言,当员工认为努力会带来良好的绩效评价时,他就会受到激励进而付出更大的努力;良好的绩效会带来组织奖励,组织奖励会满足员工的个人目标。根据期望理论,管理者应通过奖励满足员工较为迫切的需要,因为这种奖励对员工来说效价较高。同时,要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工作上的指导,提高员工完成工作的信心。

2.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的强化理论(reinforCEMent Theory。

其要点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学说。管理人员通过强化手段影响、改造员工的行为,使之符合组织的目标。

3.亚当斯(J.S.Adams的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

公平理论认为个人不仅关心自己经过努力获得的报酬的绝对数量,也关心自己的报酬和其他人报酬的关系。人们的这种对公平与否的判断会对自己工作积极性产生影响。

过程型激励理论主张要从需要、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人手,才可能激发员工出现企业所希望的行为。出现良好的行为当然是管理者所希望的,如果良好的行为能反复出现那更是再好不过的了。但是,关于怎样才能使员工良好的行为反复出现,过程型激励理论并没有过多涉及,并于这一问题是强化型激励理论所要解决的。

过程型激励理论及应用

激励理论告诉我们,激励具有激起创造的欲望、促进社会交往人际关系,键全人格等心理效嘘,因此,在学困生班级管理中运用激励手段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有效促进班级学闲生的转化。

过程型激励主要研究从行为动机的产生到行为的产生、发展变化这一过程中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阐明如何通过心理激励使人的行为积极性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或不断增强的问题。其主要有期望理论、目标设置和公平理论。

1.期望理论的应用

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一种行为倾向的强度取决个体对于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的期望强度以及这种结果埘行为的吸引。期望理论的基本模式是:激劝=效价X期望值。该模式表明,行为日标对满足个人需要的效价再大,倘若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过少,则激励也不会十分显著;相反.倘若某种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很大,但对于个人没有很大的价值,人的积极性也不会明显地被激发出来,只有当效价和期望值都足够大时,激励才会成功。

我们不妨将班级的学生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认为学习不重要且自己学不好;第二种认为学习不重要但自己能学好;第三种认为学习重要但『1己学不好;第四种认为学习重要且自己能学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认为学习不重要的第一、二两种类型的学生,班主任要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懂得学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没有科学文化知识就不能适应未来社会,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效价,从而增强激发力量。对认为自己学不好的一、二两种类型的学生,要让他们懂得学习较差足南于基础差、努力不够和学习方法不当等个人可控制的原因引起的,而不是智力差等超出个人控制范用的原因引起的,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使他们明白只要通过努力就可以学好,增加他们对成功的期望。通过如此分类教育,使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都得到激励,从而使整个班级的学习积极性都得到提高。

2.目标设置理论的应用

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可使人们知道自己要完成什么T作,以及必须付出多大努力才能完成。明确的目标可以提高绩效,尤其是目标相对较困难但又可以实现时,能产生更高的绩效。但绩效并不完全南指向目标的努力决定,组织支持、自我信心也是影响绩效的两个重要的客观因素。

在班级的管理中,通过目标激励可使班级学困生的转化取得良好的绩效。首先,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制订分阶段多层次的集体目标。如果班级里学困生较多,在提出集体目标时,要注意目标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实践告诉我们,在完成一个远大目标时,可以把目标划分为若十阶段性目标,通过阶段性目标的逐一完成,最后达到总目标。因此,在班级的管理中,要注重把班集体目标分为近景、中景和远景目标,各阶段的目标又分为几个层次,每个目标的提出都要从班级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可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一个初级目标实现了,新的目标就会到来,班集体就会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势。

同时,在确定班级的目标时,一定要使目标难度适中,如果难度太大,实现的可能性小,期望值小,就失去了现实意义,激发力量就不大。如果难度太低,不具有挑战性,效价不大,学生也不会被最大限度地激发起来。其次,在集体目标的统率下,班主任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水平与个性特点,善于把班级团体目标化解为每个成员的个人目标,帮助学生确定个人行为的目标指向,并存班级的日常管理过程巾,不断对个人目标进行指导、调整,使个人目标与团体目标逐步整合一致,从而达到全员激励的目的。再次,班级管理者要加强对目标实施过程的监控,及时反馈信息,使学生行为始终指向目标。班主任通过对学生实现目标的行为及时进行指导、评价和总结,使学生明白日常行为效果与行为目标的差距及缩短差距的方法、措施,并不断体验到实现某一阶段目标或某一方面目标的喜悦,以保持长久旺盛的行为内驱力。如果班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自觉性差,班主任应对学生实现目标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并及时做出恰当的评价,通过信息反馈,提醒学生及时调整策略。在学生取得一定的进步哪怕是小小的进步,要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自豪感和进取心。反之,对学生现的问题也要及时指出和批评,让他们知道根源所在,尽快改正。

3.公平理论的应用

公平理论认为:个人不仅关心自己经过努力所获得的回报,也关心自己的汇报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其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社会比较的过程,是判断公平与否并据以指导行动的过程。不公平会挫伤人的丁作积极性,而公平则使人心理上得到满足,激发动机。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切实可行的班级制度,实行制度激励,并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袒护学优生,不歧视学闲生,处理问题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同时要加强各方面检查考核,使班级“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此来激励全体学生不断努力。当然,公平并不意味着一刀切,我们也要充分利用合理的“不公平”开展竞争激励,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只有利用青年学生普遍存在的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竞争激励也必须遵循公平原则,如果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只对学优生进行表扬和奖励,而一些在原有较差基础上有很大进步或在某一方面有进步和取得较好成绩的中等生或学闲生却得不到表扬和奖励,他们会感觉到不公平,认为努力也得不到回报,从而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为了充分调动各个层面学生的积极性,班级管理者除对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外,还必须对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的,如学业成绩有突出进步、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为班级争得荣誉等类型的学生进行奖励,以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促进整体班级水平的提高。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保证激励理论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进一步实践论证,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班级的管理转化一定会更科学,更有效。

过程激励理论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比较

与内容型激励理论不同,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采取具体行动的心理过程,试图弄清人们对付出劳动、功效要求和奖酬价值的认识,即从外在的诱因人手研究激励问题。

过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佛隆(ViCTOr Vroom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以及凯利的归因理论等。过程型激励理论侧重于研究动机形成和行为目标的选择以及行为的改变与修正。在该理论看来,激励在人的心理上是个相当长的过程,只有在激励对其接受激励内容的情况下,激励过程才得以开始。他们认为,内容型激励理论的主要不足在于缺乏对激励过程所达到的预期目标能否使激励对象得到满足方面的研究。过程型激励理论弥补了这一缺憾,着重研究了人们选择其所要做的行为过程,研究了如何转化人的行为,以达到组织预定的目标。

相关条目

  • 内容型激励理论

参考文献

  1. ↑ 吕毅.浅析过程型激励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09年3期
  2. ↑ 乐国安.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在激励中的应用.《应用社会心理学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分析商数
下一篇:商业模式分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