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什么是观鸟旅游
观鸟旅游,美国学者用birding watching,是指借助望远镜等光学工具,观察自然状态下的野生鸟类的活动。旅游者们借助于车、船等交通工具,在高山、大河、森林、草原,湖泊、沼泽,寻找鸟的踪迹,观察鸟的活动,录下鸟的呜叫,摄下鸟的姿态,鉴定鸟的种类,陶冶精神情操,获得美的感受。正如塞克斯哥路(SekerCIOslu)所言“观鸟旅游对目的地环境影响的负作用最小,但却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发展观鸟旅游符合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潮流。[1]
观鸟旅游及其发展现状[2]
野外观鸟活动最早兴起于科学与经济较发达的英国和北欧,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受达尔文精神的影响,由上层社会人士推崇,野外观鸟活动逐渐在欧美国家普及,现已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时尚休闲旅游活动,每年有几千万人次进行观鸟或观鸟旅游。随着亚洲经济的发展,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中国港、台等地区观鸟之风方兴未艾。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气候复杂多样,动物异常丰富,鸟类多达1300余种,占世界鸟种的13%,其中包含有大量罕见的珍稀品种,丰富的鸟类资源对国外观鸟旅游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中国大陆的民间观鸟活动始于2O世纪9O年代,最初由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的少数热爱大自然、热爱鸟类的精英分子发起,从艰难起步到初具规模,已经走过了近十个年头。2l世纪初,野外观鸟进入快速发展期,观鸟人群迅速增长,观鸟活动此起彼伏,各地观鸟组织也应运而生。到2005年底,中国已经成立2O余家观鸟组织,连续在湖南岳阳东洞庭湖举办了三届全国观鸟大赛,在河南信阳董寨举办三届全国鸟类生态摄影节,并参与长江中下游冬季水鸟调查,组织全国沿海水鸟同步调查等等,在国内外影响日益扩大。
民间观鸟引领着中国的观鸟旅游,为开展观鸟旅游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些大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民间观鸟之风渐入“人鸟相观、天人共契”之佳境。湖南的洞庭湖、江西的婺源、河南的董寨、河北的北戴河、宁夏的沙湖、青海的青海湖、黑龙江的扎龙等地,借着良好的观鸟旅游资源,纷纷打出观鸟旅游这一特色品牌,吸引一些国外观鸟旅游团体在鸟类迁徙和繁殖期定时定点地来观鸟旅游。可以说相对于中国观鸟旅游这一巨大市场,目前观鸟活动规模还不大,作为一种旅游产业还只是刚刚起步,观鸟旅游理论研究还有着大量空白。
发展观鸟旅游的途径[2]
目前,观鸟旅游开展不多,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动机会由单一向复杂发展,人们重返大自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如果把观鸟与其他项目的旅游结合起来,把人们的兴趣逐步向这方面引导,此项活动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这就需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手段向社会宣传,进行广泛的环境保护教育。
观鸟旅游活动实际上也起到了在国内培育观鸟旅游市场的重要作用。观鸟者在观鸟基础知识培训、资料积累、人员数量及专业素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就目前来看,中国的旅游开发商尚未直接介入观鸟旅游产品的规模性开发,旅游部门应当对这一宝贵的资源给予高度重视,主动与国内观鸟组织联系合作,发挥自身在旅游宣传和运作方面的巨大优势,扩大影响。
观鸟有助于人们直接关注自然、深入自然,是环境教育的最好方式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教育的最好切人点。观鸟活动起步要求不高,通过社会各方的努力,完全可以在中小学得到逐步推广,把观鸟活动引入环境保护教育j。大学也是吸收和传播观鸟旅游知识信息的重要园地,可以利用每年一度的爱鸟周活动,积极向大众进行科普宣传和环境教育,并通过庭院观鸟方式来推动大学校园观鸟活动的开展,提升大学生的环保意识。
2.强化法制观念,严格规范观鸟旅游
观鸟旅游是特殊的专项旅游,应与大众旅游相区分。在一些生态旅游开展得比较好、发展得比较快、三大效益比较明显的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证明了健全相关法制的重要性。如美国国家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日本生态旅游指导方针>》、英国国家公园保护法等都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生态旅游的发展l。这些成功的实践是值得中国借鉴的。目前中国还没有一部有关生态旅游的专门法律法规,生态旅游依据的是其他非专门性法规,执行的是传统旅游中的相关规定,在发展生态旅游中,决策和规划设计存在随意性,开发奉行经济效益至上,极不利于观鸟旅游、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制定生态旅游行为规范和标准,建立生态旅游的监控和评估系统,建立强有力的生态旅游法制体系,严格规范观鸟旅游的发展。
3.统筹规划布局,合理有序开发
观鸟旅游地的开发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等方方面面,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生态旅游规划,认真调查和评估观鸟生态旅游资源,充分考虑国内外市场的中远期开发,恰当地选择开发的模式,加强观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和观鸟线路的策划。对于一些重要的鸟类保护地,要有限度的开发。如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鸟区,同时也承担了向公众开放进行环境教育的任务,保护区限定每年接待人数,来访者需提前三个月预约等措施,以避免游客过多,对栖息的鸟类产生干扰,这些措施都取得了很好的保护效果。
在开发规划中,一定要处理好发展观鸟旅游与保护鸟类及鸟类栖息地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中国鸟况好的地方,多半是开发力度小、自然环境遭受破坏较少、经济也相对落后、人们生活相对贫困的地区,如云贵川高原、青藏高原等,有很多地方是人烟罕至的原生态自然保护区。观鸟旅游若一哄而上,大兴土木,对鸟类的栖息地将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因此,必须科学规划,严格将人工设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把对鸟类栖息地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实现观鸟旅游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如东洞庭湖的君山本是观鸟的好场所,但现有的住宿容量太小,难以解决每年全国观鸟大赛住宿需求增长的问题,如果在君山上大兴土木,建造更多的宾馆,必定会对鸟类的栖息地会产生不良影响,后来在保护区外不远的君山镇建造较大的宾馆,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发展观鸟旅游还应该与发展当地的经济联系起来,因为它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改善当地人民生活的双重责任,应当为地域经济做出贡献。一些贫困地区的居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盗木毁林,偷猎动物,对自然环境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有些保护区与地方经济利益严重冲突,自然保护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开发观鸟旅游只有活跃地方经济,让当地的百姓成为直接或间接的获利者,才会使他们主动关注并配合保护区的自然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好他们的财源。例如,江西鄱阳、湖南矶山是国际重要鸟区,保护区协助当地百姓改造旧房从事农家乐项目,既增加了游客的接待能力,避免了大兴土木,又能减少渔业人口,对保护越冬水鸟的食源有重要的意义。
4.加强专业培训,建立高素质旅游管理及导游队伍
观鸟旅游与其他生态旅游一样是新生事物,在中国各层次学历教育以及普及性大众教育中,生态旅游教育几乎还是空白,从客观上造成生态旅游管理和接待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先天不足,素质和技能不适应,这就迫切需要进行相关的专业教育与培训。通过考核,选拔一批高素质人才进入管理层,依托高校建立旅游管理人员培训基地,对他们进行相关政策法规、生态旅游、环保管理等方面的专门培训,以达到从事生态旅游管理的资质要求,增强生态旅游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方面可以吸纳部分农、林、生物、地理等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和一些质素高的年轻观鸟者担任兼职鸟导,另一方面应当实施生态导游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引入生态导游人员高等教育培训体制,对生态导游人员进行生态旅游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从而通过他们把丰富而又系统的观鸟知识、生态知识、生态理念传递给旅游者,真正体现观鸟旅游所特有的高水平、高层次的特征,达到促进观鸟旅游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参考文献
- ↑ 王建华.我国观鸟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以江苏沿海滩涂为例(A).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4
- ↑ 2.0 2.1 廖明旗.中国观鸟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A).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