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转换(Paradigm Shift),又称“范式转移”、“典范转移”
目录
- 1.范式转换概述2.范式和范式转移3.不同的范式转换
范式转换概述
“范式”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S.Kuhn)最早提出来的,是库恩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的一个关键、核心的概念。在《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年)中,库恩认为范式是指“特定的科学共同体从事某一类科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公认的‘模式’,它包括共有的世界观、基本理论、范例、方法、手段、标准等等与科学研究有关的所有东西。”
范式转换用来描述在科学范畴里,一种在基本理论上从根本假设的改变。这种改变,后来亦被应用于各种其他学科方面的巨大转变。库恩在书中阐释,每一项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几乎都是先打破道统,打破旧思惟,而后才成功的。
典范转移的例子:免费报纸的出现、宽频上网的普及、BT技术(BItTorrent)的出现。
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范式转换,范式转换理论是托马斯·库恩有关科学革命理论在管理学领域的应用。企业范式指的是企业成员所共有的关于企业自身、企业环境、企业中劳动着的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企业核心人物及多数人所拥有的正统的东西。
范式转换理论认为,到了一定阶段,企业原来的范式就必须转换,但这种转换是很难的,特别是在原来范式上取得较大成功的企业就更难了。为此,该理论提出了范式转换四阶段:
- 领导干部的发动;
- 中层干部的突击;
- 变革的连锁反应;
- 新范式阵脚的加固。
范式和范式转移
“范式” 最初是由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S.Kuhn)(库恩,1968)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的一个词汇,此著一问世,这词汇立刻被学界接受,并且围绕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库恩长期以来研究科学史,他发现一种累积性的科学史观统治着这个领域,但这种认识他认为是不能真正反映科学史本貌的。库恩自述一旦他找到了“范式”这个词汇,一切的困惑当即冰释。不过这个“范式”,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字眼。如果非要简单的概括的话,它的内涵有两层意思:(1)科学共同体的共同承诺集合;(2)科学共同体共有的范例。再进一步,(1)可以简化为一种约定,(2)就是范例。
范式概念是库恩范式理论的核心,而范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理论体系。范式理论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范式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共同的基本理论、观念和方法;共同的信念;某种自然观(包括形而上学假定)。范式的基本原则可以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次表现出来,分别回答的是事物存在的真实性问题、知者与被知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问题。这些理论和原则对特定的科学家共同体起规范的作用,协调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以及他们的行为方式。
库恩指出:“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我采用这个术语是想说明,在科学实际活动中某些被公认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设备统统在内的范例──为某种科学研究传统的出现提供了模型。”在库恩看来,范式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学家的共同信念。范式的特点是:(1)范式在一定程度内具有公认性;(2)范式是一个由基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等构成的一个整体,它的存在给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研究纲领;(3)范式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可以看出,在库恩的范式论里,范式归根到底是一种理论体系,范式的突破导致科学革命,从而使科学获得一个全新的面貌。库恩对范式的强调对促进心理学中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范式不是别的,就是看待研究对象的方式和视角,它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对象、把对象看成什么、在对象中看到什么、忽视什么。
模式,即Pattern。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你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 按既定的用法, 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
Alexander给出的经典定义是:每个模式都描述了一个在我们的环境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然后描述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无数次地使用那些已有的解决方案,无需在重复相同的工作。
模式有不同的领域,建筑领域有建筑模式,软件设计领域也有设计模式。当一个领域逐渐成熟的时候,自然会出现很多模式。
一个稳定的范式如果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适当方式,它就会变弱,从而出现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按照库恩的定义,范式转移就是新的概念传统,是解释中的激进改变,科学据此对某一知识和活动领域采取全新的和变化了的视角。 通常,范式转移是一个由某一特别事件引发的过程。所谓特别事件是指在现有范式中被证明是反常(Anomalous)事件的增加,为了纠正问题,决策者需要改变工具设定,并尝试新的政策工具。如果这些努力不能奏效,就会出现政策失败(policy failure),进而打击旧的范式,促使人们去寻找新的范式,进行修正政策的试验过程。
不同的范式转换
范式转换I·价值革命
完成自然经济向资本经济转轨,创造科技产业化的功能、机制与实体
商品经济取替自然经济,标志着人类近现代文明的开端。其核心关系就是交换经济的发展并占主导地位,由此带来的根本性变化是:
③企业,而不是原先的作坊或家庭工场,成为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这三个转轨集中表现为市场机制的形成,社会创造了科技产业化的功能,人类进入价值运作的时代。
价值革命的最大成果在于创造了企业,即创造了科技产业化的经济实体,而使人类经济生活得到根本性的改观。企业集中了人类经济文明发展的主要成果,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其一,企业是市场效益的结晶,由于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远远小于社会交易费用,因而人们创造了企业这种交易方式。其二,企业是制度创新成果与效益的集中体现。人类在制度范畴内创造的诸多成果,只要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都为企业所吸纳,如企业法人制度、市场交易制度、经济法规制度、激励制约制度、经理选择制度等。现代企业正是吸纳了人类制度文明的积极成果,才能保持其自身运作的有序性和规范性,并有效地抗衡市场波动与振荡。其三,民族文化资产的沉淀,凝聚为企业文化力,注入企业的文化要素。企业文化力是指由共同的价值准则凝聚而成,在企业决策、管理、经营、市场开拓等活动中产生巨大作用的企业精神与价值观转化而来的生产力。当企业遵循的价值准则同特定的文化传统相吻合时,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减少内部调节成本,形成凝聚力。
正是由于市场力、制度力和文化力的三吝统一,使企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并由此造成先进与落后国家之差距。从而也体现了价值革命的功能与效用。
范式转换Ⅱ·金融革命
依托于金融制度的创新,完成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科技革命、信息革命和金融革命,进入智力经济时代。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资本量的急剧膨胀,金融业得到空前发展,从而使以价值凸显而区别于自然经济的现代商品文明进入成熟的发展阶段。最初,金融业依托于贸易而发展,然而资本运作一旦形成自身轨迹,就会按照其内在规律而迅速发展。于是,金融业就会成为一国经济实力和竞争实力的主要标志。金融革命,被誉为新兴工业区倔起的关键要素‘金融战争,取替原先的经济和技术战争,成为20世纪90年代国际间竞争和对抗的主要方式;而金融危机,则标志着一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崩溃和被掠夺。在智力经济进代,后进国与先进国、穷国与富国的主要区别,取决于其在金融实力和国际金融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金融革命具体通过科技革命、信息革命和管理革命,完成从资本经济到智力经济的转轨。科技革命不仅仅指人类科技成果的创新速度大大加快,更重要的表现为科技孵化为生产力的频率加快。社会培育并完善了科技孵化器的功能,而使大量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信息革命则是信息产业的倔起和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构筑与发展,不仅发展了电子商务,更重要的在于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造了物质基础,即知识、信息传播之载体。管理革命的作用已为人们之共识,同样的生产要素组合有序就能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所以,管理不仅表现为一种生产力,更是作为制度力和文化力,赋予企业以完整的生命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人们感悟到:管理创造现代化。
范式转换Ⅲ·知识革命
加快知识产业化进程和制度创新,完成智力经济向知识经济转轨。
具体而言,表现为五大功能创新:
- 知识产业化功能。知识经济特点,就是实现知识的产业化,产业的知识化识革命的首要功能创新。这是知·汉腿刑际份呆尘二广。玉触单5P战坝,创友大量金融服劳型二产,而知识经济时代则是形成大量知识密集型三产,即智力型三产。
- 构筑与发展中文互联网。加快中国经济的信息化发展,奠定中国知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由此,可以把人类经济文明演变的轨迹表述为:物力经济一资本经济一智力经济二知识经济。而完成其经济更替的范式转换为:价值革命一金融革命一知识革命。整个演变轨迹形成二次反馈:一次是知识革命对物力经济的反馈,表明的是人类经济文明进步的本质特征,乃是生产力内在知识要素的积累和增长过程;一次是知识经济对资本经济的反馈,表明的是人类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必须以工业文明为起点,由工业文明的科技产业化演变为知识产业化进程。而由此展现的人类社会演变轨迹为:权力社会一经济社会一智力社会一知识社会,即物力经济以权力为中心,资本经济以金钱为中心,智力经济以人力资本为中心,而未来社会以知识为中心。而由此展示的竞争方式依次为:军事战争一经济战争一技术专政一信息战争一金融战争一教育竞争,并由此决定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范式转换理论的评价
范式转换理论非常近似战争理论和群众运动论的模式。
范式转换理论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历史状态和内在发展规律,对人们理清所从事领域的发展路径以及把握其领域的未来走向都有启发作用,“作为普遍承认的科学成就,在一段时间里它为科学工作者共同体提供典型的问题和解答。”因此,库恩的范式理论具有了方法论的意义,它不再局限于科学发展史的运用,还被拓展运用于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
范式转换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三星公司的动态能力演化
从1999年起,韩国三星公司经营业绩蒸蒸日上。1999年,它在陷入金融危机的亚洲大企业中率先实现了扭亏为盈,到了2003年,在美国财经杂志《商业周刊》和英国国家品牌集团联合公布2003年度全球品牌100强排行榜中,三星品牌价值以108亿美元排名第25位,甚至超越了丰田、本田、任天堂这些日本的老品牌,仅以5位之差排在索尼之后。美国《财富》杂志2005公布了一份前50位“世界最受尊敬企业”的名单,其中关于企业综合实力的排名结果显示,三星电子位列39名。三星的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了世界市场上最具创新性和最抢手的产品之一,而它的产品曾经一度被认为是许多更为精密的日本产品的廉价仿制品。三星公司不仅仅是一个寻求高占有率产品的制造者,它同样也是世界上两种数字化设备主要部件——液晶显示器和记忆芯片的最大制造商。三星公司在过去短短的几年里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具实力和发展最快的技术公司之一,三星成为了奇迹的创造者。
三星走向成功的几年正是消费类电子产品发生重大技术范式转换的时期,从以前的成熟的模拟技术转换成新兴的数字技术。技术范式的重大转变,使得新兴企业与老牌企业处于相同的起跑线,并且老牌企业由于“资产专用性”及“路径依赖”,可能在新范式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技术范式转换为产业中后来者提供了赶超守成者的机遇。三星的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三星在从模拟技术范式向数字化技术范式转换中,进行了动态能力的演化,分别在过程、地位和路径上做出了重大的转变(如下表),抓住范式转换为后来者提供的历史机遇,发挥“后发优势”、迎头赶上,正全面赶超消费类电子产品行业领先者索尼公司。
生鱼片理论”,过程迅速
4.决策权下放地位 公司资产的非线性变化 1.“除了妻儿一切都要变”
2.整合公司资产,重点发展电子消费产品
3.更新企业人力资源,以适应新的战略路径 公司战略路径的重新定义 1.改变战略路径,走“数字化”战略路径
2.重塑三星的品牌形象在技术范式转换的混沌期,三星公司的管理或组织过程简单而迅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的决策迅速,同时为了保证决策速度,力求决策程序简单。三星公司要求决策只有三个阶段,力求在三个阶段里把问题解决,而且公司鼓励参与决策的人都要到现场,在现场看到问题,共同讨论以后,当场决定。三星的一个策略的制定通常比日本同行要快一年左右,使得许多日本公司无法与之竞争。其次,三星公司实施高标准定位(Benchmarking)策略,在各个方面全面学习和赶超电子行业领先者索尼公司,如三星公司经常要求工程师们在短期内研制出性能优于索尼产品的新产品,这种标杆学习的方法使得学习过程变得简单。再次,三星公司提出“生鱼片理论”,迅速地推出新品。市场竞争展开之前把最先进的产品推向市场,放到零售架上,赚取由额外的时间差带来的高价格。最后,决策权下放。为了使决策迅速,公司董事会将决策权下放给它的各分公司经理们,更好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经理们能根据分公司的具体情况迅速做出决策。
在技术范式转换的混沌期,三星公司重构公司的资产,力图重新塑造公司在数字化技术范式中竞争的有利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三星提出“除了妻儿一切都要变”的口号,重新构造公司的资产,以求提升由各种资产决定的公司地位。其次,在人事方面,废除公司终身雇佣制,辞退了近一半公司雇员,同时引入大批思想活跃、具有国际工作能力的年轻经理,并吸收外国人进入董事会,接受西方的思维和经营方式,重塑三星在电子行业中地位。最后,重组企业资产,放弃了不盈利的汽车、建筑等事业部,集中资源发展电子消费产品。
在技术范式转换的混沌期,三星公司重新定义了公司的路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走“数字化”战略路径。在数字化技术范式即将出现的时候,作为一个有相当历史的传统重化工企业,三星公司尽快改变了战略路径,利用涌现出来的新技术改造传统企业,开发许多年青人喜欢的数字化产品,毅然走上“数字化”战略路径。其次,重塑三星的品牌形象。三星公司不惜花重金改变其品牌形象,如参与支持奥运会的TOP计划,把自己的数码产品从打折商店中撤出,改放到高档商城和专卖店销售,改变过去三星产品给人的低档、廉价印象,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商标认同率急剧上升,宣称到2005年,三星的商标认同率将超过索尼。
综上,在消费类电子行业中模拟技术范式向数字技术范式的转换中,三星公司适应技术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动态能力进行了调整。作为一个具有深刻重化工色彩的老企业,在技术范式的急剧转换中,企业过程得到了重新定义,变得简单而迅速;企业资产发生了巨大变化,以适应新范式的要求;公司的战略路径进行了大幅调整,从而抓住了新旧技术范式转换提供给企业的巨大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01.1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 范式和范式转移
- ↑ 陈荣耀.第二十二章 从资本经济到知识经济.《企业家论纲:意识流、思维流的构筑与创新》
- ↑ 吴晓波,刘雪锋,许冠南.技术范式转换期的企业动态能力匹配研究——以三星公司为例.重庆大学学报,2006
发表评论